张家界市桑植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1-09-09 张家界市桑植县统计局

2010年,桑植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各种挑战,较好地完成了桑植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改善民生,全县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为395327万元,同比增长14.9%,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158万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94613万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246556万元,增长16.9%。人均生产总值为10018元,同比增加1896元。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1∶23∶62.9转变为13.7:23.9:62.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3%。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26.1%和69.8%。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23.3%;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6.7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7%。

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312人。就业援助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总人数为33.66万人,参合率为90.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地区范围内补偿率50.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费补偿率达52%。年底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分别为0.98万人和2.79万人,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56元,同比增加22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55元,同比增加13元。全年11.49万人次城镇居民和32.92万人次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农村2.6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3所,支持农村危房改造1200户。118家农家书屋全部竣工。新增廉租住房534户。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较艰巨;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等。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773万元,增长4.6%。林业生产在稳定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完成林业产值11974万元,减少3.1%,完成造林1790公顷。畜牧业生产产品结构适度调整,完成畜牧业产值28130万元,增长4.4%,主要种植业、林业产品产量及牲畜存出栏情况见下表。

渔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923吨,同比增长12.4%,其中养殖产量240吨,同比增长12.7%。

农村科技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所加快。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6354千瓦/21688台,同比分别增加4.7%/16.3%,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总动力15143千瓦/565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总动力34938千瓦/2600台,耕整地机械总动力7835千瓦/1546台,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16788千瓦/5738台,机动喷雾器总动力717千瓦/269台,收割机总动力3816千瓦/106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总动力1069千瓦/120台;柴油机124633千瓦/9487台,汽油机4755千瓦/2033台,电动机36966千瓦/10168台;全年完成机械化耕地面积11.56千公顷,比去年增加0.01千公顷,机械化收获面积3.21千公顷,比去年增加0.01千公顷,机械植保面积13.22千公顷,同比增加0.37千公顷;农机产业总收入9889万元,比去年增加1268万元。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实现工业增加值8.03亿元,同比增长18.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显着。年末全县在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产、销、效益及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城镇投资增长慢于农村。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94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城镇投资17.93亿元,农村投资5.99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7.8%和47.8%,房地产开发投资2.86亿元,同比增加1.37倍。

建筑业在投资的高速增长拉动下,速度效益逐步回升。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加11.4%。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2341公里,其中省道185公里,县乡道1200公里,村道956公里。年末营运客车383辆/6953座,同比增长0.8%/1.2%,营运货车1399辆/3139吨,同比增长6.3%/减少8.9%。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县邮电通讯业完成业务总量9275万元,比上年增长5.5%。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55万户,其中:住宅用户2.8万户,同比分别减少30%和34.9%;移动电话用户15.9万户,同比增加9.7%。

六、商业、旅游业和外贸业

商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858万元,比上年增长18%,按行业分:批发11356万元,增长16.3%,零售业97419万元,增长17.1%,住宿业4861万元,增长39.1%,餐饮业19222万元,增长19%。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113268万元,增长18.1%,乡村19590万元,增长17%。全县拥有各类市场26个。

旅游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5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26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9.2%和51.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有所好转,收支增速均在两成以上。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6942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264万元,增长22.9%,一般预算支出128066万元,增长25%。

金融平稳运行,存款大幅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53亿元,比年初增加5.6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5.37亿元,比年初增加4.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66亿元,比年初增加2.67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好。全县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7537万元,比上年增长21%,保险业务支出1430万元,减少15.3%。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县进程加快,科技队伍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100人。继续被省确定为知识产权试点县。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各类学校281所,同比减少12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中29所,小学248所。年内中小学招生数为11606人,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5419人、4171人、2016人;毕业生为9708人,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4098人、3307人、2303人;年末在校学生总数为46926人,同比增加679人,其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分别为28900人、11291人、6028人、707人;年末有专任教师2905人。年末共有入园、班儿童10271人,同比减少1303人。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在全县基本普及,年末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0.02%,小学毕业升学率93.4%,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3%,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