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慈利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2010年,共筛选、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其中重大专项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8项,共争取科技项目经费40多万元;争取到特色基地项目1项,有望连续3年获滚动资金扶持30万元左右;申报产学研项目1项;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专利计划1项;申报科技部中小型企业基金2项,分别对恒亮公司开展的“高性能重质碳酸钙有机改性研究”和县农业局“超级杂交稻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示范项目)两个课题进行了验收鉴定。今年全县共申请专利45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着力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完成了中央投资的江垭等16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新建129所“农家书屋”,配送图书25多万册。完成12个乡镇文化站的基层服务中心建设。 全面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发放8000套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全年接待外来演出团体15场次,观众约3万余人。下社区开展文艺辅导28次,开展公益性“送戏下乡”50多场次,观众达4万多人次。继续开放图书电子阅览服务,全年接待3万多人次。开展城区公益电视放映108场,观影人员达5000多人次;组建19个放映队,送电影下乡7963场次,观影群众达68万人次;组织中小学生爱教电影放映183场次,观影师生达15万人次。 以“我的慈利·我的家”为主线,举办我县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圆满完成森保节开幕式;成功组织市残运会闭幕式、政协年会晚会、市四运会开幕式及焰火晚会,观众累计达10万人。 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县的“省保”单位达到了5处。新增文保单位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及红军医院、溪口苏维埃区政府旧址和三官寺乡唐牺支故居3处。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2010年,全县32家乡镇卫生院正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全县现有医疗床位1452张,注册医师1136人,注册护士563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稳步推进。2010年全县参合人数53.18万人,参合率达92.05%,较上年的88.97%增加了3.08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10年,成功举办了市四运会。共夺得赛会金牌138枚,占运动会所设金牌总数227枚的60%,确立了慈利体育在全市的绝对优势地位,全面展示了我县近几年的体育发展成果。在全省第十一届全运会、省第八届残运会、省第七届民运会分别获得了6.5金3银2铜、1金6银5铜和4金3银10铜的好成绩。 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深化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0年,完成了张家界兴达冶化有限公司等45家单位的污染源监测和三峡燃气等25个单位的委托验收监测和环评现状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监控,将全县的重污染企业纳入监管。启动了3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国家级生态村、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的申报和创建;申报创建的零阳镇等3个优美乡镇、苗市镇白龙村等10个生态村均分别获得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荣誉称号。及时督促了我县14个乡镇的121个行政村启动农村垃圾治理工作。 2010年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0%,2010年二氧化硫(SO2)7500吨、化学需氧量(COD)6000吨的计划控制总量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10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136起,死亡30人,受伤165人,直接经济损失235.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少发生42起,下降23.6%;多死亡2人,上升7.1%;少受伤28人,下降14.5%;多损失17.2万元,上升7.9%。其中:道路交通发生事故119起,死亡23人,受伤163人,直接经济损失22.3万元;工矿商贸发生事故4起,死亡7人,经济损失193万元。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95元,比上年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31元,比上年增长9.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5。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2010年末,全县累计参保人数达到28173人,其中企业22232人,机关事业单位5941人。全县参加医疗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到35506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4704万元。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待遇支付人数达到4650人次。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650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99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182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为6405户11692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城市低保金2158万元;为13858户26855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农村低保金1820万元;全县共有在保五保对象4172人,发放五保供养金470万元;45484人次享受医疗救助。资助735户困难群众进行了危房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