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澧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09 常德市澧县统计局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9778万元,增长49.23%;实现利税总额46931万元,增长53.23%;其中利润总额16701万元,增长26.22%。17家企业发生亏损,亏损额1725万元,增长2.12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074399万元,增长46.03%,产销率96.23%。

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列入统计的18种主要产品产量,有16种产品增产,占考核产品总量的88.9%。

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着。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0.9万吨标准煤,下降17.3%;企业用电量3.35亿度,下降24.93%;万元增加值能耗1.33吨标准煤,下降37.85%;SO2排放量削减3%,COD排放量削减5%。

建筑业生产效益协同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0651万元,增长3.6%。13家资质建筑企业和2家劳务分包企业共完成建安施工产值104817万元,增长29.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8万平方米,增长15.3%;竣工房屋面积82.2万平方米,增长24.1%;实现利润11110万元,增长6.9%;建筑业期末从业人员7238人,增长3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建设年”成效显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再创新高。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1384万元,增长53.7%。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含房地产投资)815884万元,增长56.2%;农村投资125500万元,其中:农村非农户投资48070万元,增长89.7%。城镇以上投资中,一产业完成投资19452万元;二产业投资完成385152万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72486万元;三产业完成投资411280万元。全年500万元及以上投资施工项目232个,投产项目220个。

房地产市场建销两旺。全年有业务开发量的房地产企业22家,开发项目38个,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7566万元,增长74.1%。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138254万元,占房地产投资的93.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792万元,占房地产投资的6%。房屋施工面积146.4万平方米,增长73.9%;房屋竣工面积80.34万平方米,增长277%;商品房销售面积100.67万平方米,增长79.5%;商品房销售额21.73亿元,增长94.2%;商品住宅平均价格1975元/㎡,增长22.1%。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59144万元,增长11%。二广高速澧县段、S302线公路扩宽改造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新建通乡公路7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122公里;全县公路线路年末总里程达1818.59公里,其中国道41.95公里,省道100.12公里,县道246.09公里,乡道290.66公里,村道1139.77公里。年末全县汽车保有量1.59万辆,增长23.3%,摩托车6.55万辆,减少10.8%;其中大型汽车0.28万辆,增长17.2%,小型汽车1.31万辆,增长38%。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594万元,增长6.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6301万元,增长5.0%,邮政业务总量3293万元,增长18%。自动交换机容量17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3.1万户,增长4.2%;移动电话用户37.7万户,增长16.9%;互联网宽带用户3.14万户,增长53.2%。固定电话普及率14.1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40.6部/百人。

旅游业发展迅速。实现旅游总收入14.94亿元,比上年增长41.2%,接待游客总人数248.91万人次,增长34.5%;全县共有宾馆294家,其中星级宾馆4家;旅行社及营业部7家。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370万元,增长20.1%。其中:城镇447624万元,增长20.7%,乡村58746万元,增长16%;批发业37060万元,增长19.3%;零售业421513万元,增长20.2%;住宿业10424万元,增长24.4%;餐饮业37373万元,增长19.0%。

市场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数达到37家,比上年新增加19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3285万元,增长7.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5%。

“家电、汽摩、农机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成绩斐然。全年累计发放“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农机下乡”补贴资金7571万元。其中家电补贴3065万元,汽车补贴1194万元,摩托车补贴1812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500万元,并有106874件家电、2904辆汽车、28977辆摩托车、11857台(套)农机具享受到了国家的补贴资金。

全县引进县外境内资金26.3亿元,增长6.5%,利用外资2587.94万美元,增长18.4%;外贸出口总额91万美元,增长133.3%。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幅较大,财政支出刚性增加。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59496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841万元,增长24.3%,其中税收收入25441万元,增长29.5%,非税收入15400万元,增长16.6%。税收收入中,国税完成3105万元,减少16.1%,地税完成17398万元,增长28.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5516万元,增长22.4%,其中社会保障支出38969万元,增长73.4%,教育支出33632万元,增长12.79%,农林水事务支出26104万元,减少4.01%,医疗卫生支出18849万元,增长25.53%,环境保护支出3455万元,增长3.17%,文化体育支出2289万元,增长10.58,科学技术支出1236万元,增长11.9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240万元,增长30.06%。

金融业运行平稳,存贷余额双向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3763万元,比年初增加194253万元,增长20.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31189万元,比年初增加123578万元,增长15.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01742万元,比年初增加87382万元,增长21.1%。年末存贷款余额差额652021万元,本年存贷款差额106871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研究

教育强县基础稳固。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3所,其中普通中学41所,职业中学5所,小学137所。在校学生83294人,其中普通中学37421人,职业中学6688人,小学39185人。毕业生24236人,其中普通中学13801人,职业中学3211人,小学7224人。教职员工6587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员工3449人,职业中学教职员工413人,小学教职员工2725人。全年高考录取生5398人,其中本科2928人。小学、初中、高中新生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4.7%。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共承担科研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7项,县级35项。项目总投入3500万元,专利申请量173件,专利授权量106件。技贸机构16个,从事科技活动4300人,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全县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技术人员9342人;按职称分,高级职称643人,中级职称4959人,初级职称3471人,其他2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