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澧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9 常德市澧县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时期收官之年,也是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的一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以“扩投资、保增长、抓项目、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为主线,全力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筑牢经济发展基础,巩固社会发展成果,增强产业发展动力,较好地克服了后经济危机时代带来的各种困难和影响,全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科技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十一五”时期各项经济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一、综合

县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2799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6051万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531990万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534758万元,增长15.8%;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29:35.4:35.6;人均GDP(人口普查数据未发布,按2009年年末常住人口计算)为16197元,增长2.6%;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3%、48.3%和35.4%。

省、市、县为民办实事工作成效显着。全县落实省、市、县40项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所有考核指标全面达标。全年为民办实事共投入资金39845万元,其中县乡配套资金16748万元。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22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5.31万人;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座,30座小Ⅰ型以上水库消灭五类水质;农村危房改造500户;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达163元;农村低保扩面后保障人数达3.4万人,月人均补助标准66元;新增廉租住房934套;新建沼气池3016口;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3.8%;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253人,援助城乡困难对象就业40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达到56%;新农合参合人数696370人,住院补偿率达到55%;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8件;移民培训人数590人,移民避险和改善生存环境搬迁人数24人;林权发放率100%;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所;建设农家书屋工程145家;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18人;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4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21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27个;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安装监控摄像机428个;压减珍珠养殖面积6000亩;蔬菜农残检测超标率控制率0.65%,确保了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食品中毒责任事故;整治县城区小街小巷12条;市直改制企业社区解困2个。

市场物价水平结构性上涨。2010年,受国际国内大气候的影响,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3.2%和102.9%。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类106.8%、饮料烟酒类100.6%、服装鞋帽类101.2%、中西药品类101.9%、化妆品类100.6%、文化体育用品类100.4%、日用品类100.7%、家用电器类99.25%、燃料类106.5%、建材类102.2%、农业生产资料类101.6%、服务项目及收费类101.3%。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难度较大;二是重大工业项目不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较难;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民生、保重点、保运转”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我县的首要任务;五是物价上涨过快,通胀压力大;六是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依然存在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70637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9%;其中农业产值280048万元;林业总产值5977万元;牧业总产值329513万元;渔业总产值4422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6613万元。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6051万元,增长6.3%。其中:农业增加值203543万元,增长5.8%;林业增加值4913万元,增长52.9%;牧业增加值168646万元,增长3.5%;渔业增加值29280万元,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29669万元,增长29.1%。

主要农作物产量稳中有增。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2.24万亩,减少0.0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7.04万亩,增长3.33%,总产量520885吨,增长0.26%。油料种植面积67.67万亩,减少6.8%,总产量88897吨,减少5.82%;棉花种植面积25.96万亩,增长0.41%,总产量29081吨,增长0.41%;蔬菜播种面积15.08万亩,减少4.29%,总产量235472吨,减少4.16%;瓜果总产量18843吨,减少10%;水果产量101160吨,增长40.96%。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县当年造林面积4.23万亩,成林抚育面积4.56万亩,零星植树248.56万株。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出栏肉猪100.62万头,增长1.02%;肉牛2.37万头,增长12.86%,肉羊24.65万只,增长1.11%;家禽出笼1756.59万羽,增长2.37%。

渔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淡水养殖面积21.21万亩,增长2.46%,水产品总产量47760吨,增长4.5%。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台数10.16万台,增长10.2%,农业机械总动力66.21万千瓦,增长6.1%;农村用电量9327万千瓦时,增长2.29%;自来水受益村数182个,通电话、通电、有邮路及农村投递线路的村427个。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趋稳向好,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13485万元,增长43.24%,其中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为297000万元,增长12.7%;实现工业增加值421339万元,增长25.1%,规下工业增加值112926万元。全年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下同)102家,比上年新增1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16485万元,增长45.98%;实现增加值308413万元,增长29.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51005万元,增长31.6%,重工业增加值157408万元,增长26.2%。国有经济增加值13825万元,增长50.4%,股份制经济增加值257592万元,增长22.8%,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28880万元,增长80.3%,其他经济增加值8116万元,增长108.4%。

工业结构渐趋优化。制造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287464万元,比上年增长32.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高速增长,实现增加值51034万元,增长37.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比上年增加7家,完成高新技术工业产值283102万元,增长145.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4%,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四大高耗能行业(化学、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生产趋缓,实现增加值89098万元,增长26.7%,低于规上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