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安阳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7 安阳市安阳县统计局

安阳县统计局

(2010年3月3日)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争创经济前十强,构建和谐安阳县”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取得了保增长、保态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67.4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52.3亿元,增长11.9%。人均生产总值26139元,增长17.6%。三次产业结构为9.1︰69.3︰21.6,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50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0.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5万人,其中劳务输出18.1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税收收入6.32亿元,增长14.1%,税收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21亿元,增长35.6%,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27.0%,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58.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7.7%,教育支出增长26.5%。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0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6%,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0.35千公顷,增长1.5%;玉米种植面积58.77千公顷,增长2.7%;棉花种植面积3.49千公顷,增长23.6%;油料种植面积3.28千公顷,增长6.4%;蔬菜种植面积12.79千公顷,增长0.4%。

全年粮食产量66.96万吨,比上年增产1.5%;棉花产量0.35万吨,增产5.4%;油料产量0.78万吨,增产4.1%。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2.5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9%;农用拖拉机8420台,增长2.2%;农用运输车23022辆,增长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2亿元,增长24.9%;产品销售率98.5%;轻工业增加值完成5.5亿元,增长9.2%,重工业增加值完成133.7亿元,增长25.5%;轻、重工业比例为3.9︰96.1。

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23个大类中,增加值居前6位的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9.0亿元,增长36.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4.0亿元,增长27.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2.1亿元,下降2.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2.9亿元,增长25.5%;纺织业2.0亿元,下降22.2%;农副食品加工业1.9亿元,增长16.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59.2万吨,比上年下降42.9%,粗钢产量306.1万吨,比去年增长46.1%,速冻米面食品产量2.5万吨,比去年增长51.1%,焦炭产量594.4万吨,比去年增长18.3%,水泥产量920.0万吨,比去年增长7.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利润总额50.2亿元,增长17.0%。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亏损0.02亿元;集体及集体控股工业利润1.18亿元,下降16.7%;非公有制工业利润49.02亿元,增长18.2%。分行业看,利润总额居前6位的行业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0.8亿元,增长8.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8亿元,增长27.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3亿元,增长42.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0亿元,下降6.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1亿元,增长15.9%;纺织业0.5亿元,下降13.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93.4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7.4亿元,增长32.7%;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32.5%;农户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增长17.1%。

五、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25.4%。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27亿元,增长27.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70亿元,增长16.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7.58亿元,增长6.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53亿元,增长61.8%;其他行业零售额0.85亿元,增长6.3%。

全年出口总额1108.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6%。境外劳务输出609人次。引进域外资金79.81亿元,比上年增长35.5%。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4.1%。

年末县境内公路里程1986.21公里。全县道路运输车辆28542辆,其中客车268辆,货车28274辆。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6954.2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90743.1万吨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量0.55亿元,增长17.7%。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7.3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4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3万户。

全年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2%,旅游总收入1750万元,较上年增长12%。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2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1处。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4.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4.44亿元,增长12.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6.86亿元,增长35.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7.87亿元,增长20.8%;中长期贷款余额3.05亿元,增长257.1%。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4亿元,全年赔付0.26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各类在校生人数151606人,其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10661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7922人,初中学校在校生36137人,小学在校生86846人,特殊学校在校生40人。全县本科上线人数达到3134名,本科上线率比去年提高3.29个百分点。

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9275万元,其中技术研究开发经费1915万元。全年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申请专利233件,授权专利189件。

年末拥有“河南名牌产品”称号2个,“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6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民间艺术团队335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1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全县调频广播传播发射台1座,电视台转播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无线数字电视用户新增2.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