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樟树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极不平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沉着应对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连续六年实现11%以上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4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55.63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增加值26.13亿元,增长16.5%。人均生产总值18288元,比上年增加3519元。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8.6:54.7:26.7调整为17.0:56.5:26.5。 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城乡私营企业888户,比上年增加113户,增长14.6%;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8428人,比上年增加2510人,增长15.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占GDP的比重达55.2%。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财政收入10.34亿元,增长2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7亿元,增长21.7%。财政结构继续优化,“两个比重”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10.5%,比上年提高0.3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4.74%,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樟树成为继丰城之后宜春市又一个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级市。 就业工作基本稳定。年末从业人员31.12万人,增长4.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960人,城镇净增就业人员13450人,城镇就业率达到98%。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879人,解决“4050”人员就业人数1350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增长。虽然受到年初冰雪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2008年农业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3.85亿元,可比增长6.2%。粮食连续五年实现增产,全年总产量51.63万吨,增长4.0%。油料总产量31603吨,增长8.3%;水果总产量6141吨,增长7.3%;蔬菜总产量165895吨,增长74.0%。农作物全年种植面积11.97万公顷,增长5.2%。 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2万亩,新造高产油茶林1.2万亩。全年肉类总产量7.52万吨,增长9.1%,其中猪肉增长9.9%。生猪出栏72.05万头,增长5.7%,再次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年末生猪存栏32.41万头,增长2.2%。全年水产品产量4.20万吨,增长7.7%,被列为全省30个渔业发展重点县市之一。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有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宜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特别是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了我市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进,建成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173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6个。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9家,其中三皇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全省首个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品牌创建结硕果,培育出“玉珠”大米等52个农字号商标和名牌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数量、规模水平和企业品牌、商标数量和含金量都位列全省各县(市、区)前列。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新农村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全市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化建设、村庄整治建设和新社区建设,共落实建设资金1296.2万元,全面完成了2008年85个省定新农村试点村整治建设任务,“三改”入户率达100%。各试点村基本做到了有文化活动室、有议事室、阅览室、有休闲场所、有长效管理机制。2008年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成功经验做法被宜春市予以现场推广。解决了18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节能减污工程稳步推进,新建户用沼气池800只,大中型环保沼气池7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新建农村水泥公路133公里,农村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率达93.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7.26亿元,增长26.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98%,比上年提高了3.84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继续提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148亿元,增长19.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68%,比去年提高2.9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在工业总值扩张的同时,注重增强企业实力,工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6.9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5.09亿元,增长33.8%;实现利润5.89亿元,增长62.3%;实现利税13亿元,增长33.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69.43,比上年提高64.39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药、酒、盐、机械五金制造四大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06亿元,增长32.2%;实现增加值27.83亿元,增长31.27%;实现利税12.17亿元,增长32.7%,三大主要指标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9.2%、79.9%、90.5%。医药产业集群成功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百强;食品产业也荣获“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市”称号;盐化基地被认定为“江西省盐化工产业基地”;保险设备行业有6家企业在中国家具协会金属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上被评为优秀企业;樟树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全省三十家重点工业园区”之一。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37亿元,可比增长9.9%。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3.1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0.1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竣工率为2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优化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47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8亿元,增长46.4%。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0.42亿元,增长35.5%;更新改造投资5.93亿元,增长277.7%;工业投资36.54亿元,增长71.5%。产业项目固定资产完成额43.3亿元,增长80.06%。 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5亿元,增长34.8%。商品房竣工面积130385平方米,增长479.2%;商品房销售面积82018平方米,下降66.3%;商品房销售额15371万元,下降52.7%。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61亿元,增长23.2%,与去年相比,提高5.42个百分点。城市、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53亿元和11.08亿元,分别增长18.5%、28.5%,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2和11.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消费零售额分别增长22.5%和30.1%,增速同比分别提高4.9和10.1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