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晋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全市75个重点在建项目开工75个,开工率100%,完成投资74.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1.2%。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835.3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87公里,一级公路29.95公里,二级公路404.81公里,三级公路298.56公里,四级公路483.79公里,等外公路595.396公里;陆域公路密度为282.8公里/百平方公里。城市“畅通工程”达国家一等管理水平。公路交通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为骨架的“二纵五横”快速路网,农村公路实现镇镇通水泥路面,村村通行政村硬化公路。全年完成道路旅客运输量1469.49万人次、周转量44110.72万人公里,分别增长5.3%、0.7%;完成道路货物运输量964.36万吨、周转量93620.16万吨公里,分别增长79.6%、102.6%;完成水路货物运输量34.31万吨、周转量55462.08万吨公里,分别增长57.7%、50.3%。 邮电业务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4057万元,比上年增长13.3%;邮政业务总量15095.7,比上年增长26.1%。全市电话用户达74.5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5.8万部,农村电话用户30.55万部,公用电话用户8.17万部。互联网用户达16.3万户。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9.1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2.49万人次。境外游客中,外国人4.11万人次;港、澳同胞8.04万人次;台湾同胞0.34万人次。全市拥有三星以上级旅游饭店13家,其中“五星”1家,“四星”6家,“三星”6家。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1.16亿元,增长21.0%。从城乡市场看,市区零售额67.04亿元,增长22.4%;农村地区零售额114.12亿元,增长20.3%。从行业销售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成154.80亿元,增长21.0%;住宿餐饮业销售额完成24.7亿元,增长21.6%;其他行业销售额完成1.65亿元,增长18.6%。从规模经济看,全年限额以上商贸餐饮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1.37亿元,增长48.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上年底的18.6%提升到22.8%,纳入限额以上统计范围的商贸餐饮住宿业企业达129家。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全市社会商品出口交货总值达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自营出口12.41亿美元(海关数),增长21.5%,其中内资企业出口4.04亿美元,三资企业出口7.3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27.7%。 利用外资势头平稳。全年新批成立外商投资企业29家,总投资10.6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7.8%,其中,增资7.46亿美元,增长3.1%。招商引资合同外资总额(含增资)6.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1%,其中,增资4.14亿美元,增长7.8%,实际利用外资5.70亿美元,同比增长9.6%。 八、财税和金融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中央级收入39.08亿元,增长16.9%;省级收入0.14亿元;地方本级收入32.78亿元,增长23.3%。本级工商各税收入增长稳定,共完成收入31.25亿元,增长24.6%,其中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7.30亿元,增长24.0%;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1.94亿元,增长19.1%。全年财政总支出达35.82亿元,增长25.2%。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9.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7.64亿元,增长24.9%,其中城乡居民存款351.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4.26亿元,下降31.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0.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63亿元,增长14.5%。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质量监督 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普通中学58所,在校学生93929人,比上年末减少919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28439人,增加922人,初中在校学生65490人,减少1841人;中职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10358人,减少641人;普通小学294所,在校学生147089人,增加227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4454人,增加4035人;特殊教育教学点6个,在校学生302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38所,注册学生16066人。年末中学专任教师5101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3342人,高中专任教师1759人;中职学校专任教师474人;小学专任教师4807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58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46人;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专任教师228人。 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发展。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扶持资金190万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扶持资金268万元;泉州市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10项、重点科技项目16项,扶持资金368万元。组织实施本市级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专利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等科技计划项目86项,扶持资金2490万元。组织申报“十一五”省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2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培育泉州市专利试点企业3家。全年有2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4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泉州市行业技术开发中心,1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泉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专利产业化科技项目10个,扶持金额179万元;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22项。全年度全市专利申请1047件,授权737件。 质量技术监督继续强化。新增9项“2007年福建名牌产品”;51家企业58项产品入围“2008年福建名牌产品”公示名单。全市累计获中国名牌产品企业24家24项;获福建名牌产品企业119家151项。完成新赋码单位1560家,到期换证、复审8760家,推动和发展商品条形码技术应用系统成员85家。新增26家企业49张“食品生产许可证(QS)”。全市累计有304家企业获得388张“食品生产许可证(QS)”。全市8家企业的产品申报“2008年中国名牌产品”;推荐15家企业申报福建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建设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实效。全市5项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项入选第二批泉州市级保护名录。南音2人、高甲2人、木偶1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泉州市第十八届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中,我市9人分获中、小学组演奏、演唱一、二、三等奖,并有3单位获组织奖,1单位获南音教学先进单位。参加第十届福建省音乐舞蹈节合唱比赛泉州赛区选拔赛,晋江合唱团获泉州赛区成人组第一名。举办《福建日报》第二届副刊新人新作颁奖座谈会和“晋江文学现象”研讨会,19人次获灯谜、音乐、舞蹈、书画、摄影等不同级别、层次奖项,30多人次入选各种书画、摄影展览。我市有11位青年诗人作品入选,集中展示了晋江诗群的整体实力和阵容,并有1人获第二届泉州市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