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连江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港口强县”的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积极化解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初步核算,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3.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0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50.15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46.59亿元,增长7.7%。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调减,第二产业保持强劲增势,第三产业比重出现下调。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7.6:30.5:31.9调整为37.1:32.6:30.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3%。八大类价格指数呈“三升五降”态势,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分别上涨0.8%、1.4%、1.3%;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下降0.3%、0.9%、2.6%、0.4%、4.1%。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7%。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02人;城镇登记失业登记失业率1.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5人,“4050”再就业4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99人。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23506万元(不含基金),按同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636万元,增长19.7%;上划中央收入47870万元,增长26.8%。税务各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04848万元,增长24.6%,其中国税税收收入48550万元,增长27.5%;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56298万元,增长22.2%,其中税收收入62326万元,增长21.8%。财政支出117530万元,增长0.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保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外部需求明显收缩,出口面临新的挑战;工业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降;社会就业压力大,低收入群众生活仍较困难等等。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6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7.87亿元,下降1.0%;林业产值0.30亿元,增长20.4%;牧业产值2.76万元,增长2.1%;渔业产值84.35亿元,增长4.9%。 粮食播种面积16.48万亩,比上年减少0.41万亩,粮食产量5.16万吨,比上年减产0.12万吨。蔬菜产量13.90万吨,增产1.8%;油料产量1047吨,增产9.5%;茶叶产量4351吨,增产3.8%;水果产量3.32万吨,增产1.0%。 全县完成造林更新面积33158亩,其中:人工造林14199亩、人工更新5010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499亩、低产林改造6155亩、非规划林地造林6295亩。全县森林覆盖率56.1%。 肉类总产量9870吨,比上年下降2.0%,其中:猪肉产量7383吨,下降0.1%;牛肉产量158吨,增长7.5%;禽蛋产量6401吨,增长3.4%;奶产量135吨,增长4.7%。渔业生产按照“以养为主,养、捕、加并举”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和优高养殖,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4.00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淡水养殖0.74万吨,海洋捕捞27.50万吨,海水养殖35.76万吨。水产品加工量34.80万吨,加工产值29.40亿元。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进一步发挥百洋公司等28家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全县44个“双百工程”村今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生产性、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5个,总投资3.68亿元;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有18个乡镇181个村通过省、市验收;继续实施“造福工程”搬迁171户750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增加值4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14亿元,增长27.2%;产品销售率99.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55.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产值1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拉动作用显着,全年累计产值三千万元以上企业达39家,共完成产值123.6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8.0%,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2.2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企业16家,共完成产值110.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黑色金属加工、电力生产供应、皮革制品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器材制造等六大主要行业全年分别完成产值31.71、6.79、43.86、15.21、12.67、8.05亿元,共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4.2%。 工业经济效益良好,实现利税增幅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实现利税总额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倍。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全县18家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32亿元,增长28.1%;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施工面积800.49万㎡,下降13.4%,其中投标承包面积488.40万㎡,下降33.6%;房屋竣工面积317.38万㎡,增长25.4%;实现利润总额1.07亿元,增长2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07亿元(不含高铁投资),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7.89亿元,增长12.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18亿元,增长157.1%。 房地产开发投资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04.09万平方米,增长38.4%;商品房销售面积53.24万平方米,增长118.6%;商品房销售额23.70亿元,增长118.5%。 重点项目安排56项,全年完成投资44.66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89.1%,占全社会投资的51.9%。其中:在建重点项目23项,完成投资20.26亿元;新开工重点项目33项,完成投资24.4亿元,其中18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目标。可门物流4号、5号泊位工程进展顺利,华电储运扩能工程、可门查验中心土地平整工程动工建设,南方石化油品液化码头泊位通过省发改委核准;可门引水工程、水产品加工基地工程、山岗片区土地平整工程、潘渡片防洪工程等四大开发区配套项目紧张建设;可门港年货物吞吐量达1300万吨,为福建省建港以来开进的最大散货船舶;海峡钢贸城、荣泰电子物流等项目即将落地江南,与可门港物流产业形成区域联动;贵农温泉旅游度假村顺利开业,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海峡文化村等项目加紧建设,新引进海峡职业技术学院、溪利畲族旅游、时代华奥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