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晋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3 泉州市晋江市统计局

晋江市统计局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契机,围绕“好中求快,支撑带动”工作主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扎实推进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7.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8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449.47亿元,增长1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2%,拉动GDP增长8.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34.87元,增长1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7%,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381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2.3%。

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例由上年的2.0:65.7:32.3调整为1.9:64.4:33.7。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升,达到10.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本级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较快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1%,涨幅较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持平,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5.3%。从八大商品类价格指数运行情况看,食品类上涨10.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5.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7%,居住类上涨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0%,衣着类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2%,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4%。

社会就业稳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0.8%以下。全年劳务派遣人数1700人,向307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73.59万元,累计培训各类劳动者3.8万人。全年全市共举办职业招聘会40场,与会企业累计5235家,提供就业岗位12.4万个。在民办中介机构登记用工企业数达9810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7.7万个。进场登记的求职人数达5.06万人,其中成功介绍就业2.43万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5.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4.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0.5%;林业总产值完成6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牧业总产值完成7.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8%;渔业总产值完成11.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

种植业方面,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94万亩;粮食总产量6.81万吨;水果产量0.59万吨;蔬菜产量19.71万吨;食用菌产量0.40万吨;油料产量0.73万吨。

林业方面,全年造林绿化3585亩。

畜牧业方面,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3.81万吨,比上年下降2.1%,其中,肉类产量2.36万吨,增长13.7%,禽蛋1.0万吨,下降15.1%;肉猪出栏数25.27万头,增长15.8%,年末生猪存栏数17.66万头,下降7.1%。

渔业方面,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19.90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9.60万吨,增长2.3%;淡水产品产量0.31万吨,增长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达1533.13亿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30.72亿元,增长16.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产值1019.98亿元,重工业产值310.74亿元,分别增长17.6%和20.9%。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39.86亿元,增长9.6%;集体工业产值8.66亿元,增长7.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产值869.64亿元,增长14.1%。

企业规模继续做大做强。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67家,比上年末增加102家。其中,年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485家,比上年增加40家;超亿元企业290家,比上年增加52家;超10亿元企业12家,比上年增加5家;超20亿元企业2家;年产值超30亿元企业1家。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中,纺织服装业68家,鞋类(不包含制革)制造业74家,陶瓷石材业38家,纸制品(含印刷)业16家,食品(含饮料)加工业19家,制伞业14家,化纤业8家,分别占亿元企业单位数的23.4%、25.5%、13.1%、5.5%、6.6%、4.8%、2.8%。

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向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纺织服装业产值32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制鞋制革业产值355.42亿元,增长25.8%;建材陶瓷业产值151.75亿元,增长25.1%;食品饮料业产值81.30亿元,增长24.4%;制伞业产值49.78亿元,增长14.9%;纸制品业(含印刷)产值78.55亿元,增长26.2%;化纤业产值57.52亿元,下降10.8%;电子机械制造业产值46.61亿元,增长25.2%。

社会用电量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全市用电量达87.19亿度(不含泉州直供区),比上年增长5.8%,其中,工业用电量61.08亿度,增长5.5%。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年末本地资质建筑业企业46家(含劳务分包工业性企业),比上年增加5家,完成建筑总产值11.98亿元,比上年增长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90.82亿元,增长21.6%。其中,城镇以上口径投资完成176.25亿元,增长23.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7亿元,增长1.1%。

城镇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全年城镇项目完成投资额143.30亿元,增长30.2%。内资企业继续构成城镇项目主要投资主体,全年完成投资74.65亿元,增长14.6%,占全部城镇项目投资额的52.1%;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同步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46.90亿元,增长55.0%;外资投资企业投资增势不减,全年完成投资21.75亿元,增长50.1%。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制造业完成投资71.71亿元,增长26.6%,占全部城镇项目投资额的50.0%,其中,服装、鞋、帽制造业投资完成16.44亿元,增长31.6%;化学纤维制造业投资完成10.66亿元,增长146.2%;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投资完成13.11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全年完成投资47.85亿元,增长9.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完成7.72亿元,增长120.2%;住宿和餐饮业完成投资4.89亿元、增长84.2%,教育完成投资1.99亿元、增长162.1%。

房地产市场表现疲软。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32.95亿元,增长1.4%。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75.98万平方米,增长16.4%,竣工面积15.6万平方米。年末空置面积13.34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5.6万平方米,下降6.8%,销售总额21.56亿元,下降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