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襄垣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00069万元,比上年增长12.68%,增收3379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0862万元,比上年增长12.99%,增收10443万元。分部门是:国税部门完成171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3.58%,增收20507万元;地税部门完成108301万元,比上年增长12.35%,增收11901万元;财政部门完成20250万元,比上年增长7.34%,增收1384万元。2010年,我县财政部门继续加大支出结构的调整,确保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事业发展资金支出需要,尤其是加强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补助的重点支出力度,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19503万元,比上年增长19.2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74189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企业存款为240039万元,比上年增长12.36%;储蓄存款为848874万元,比上年增长16.7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47588万元,比上年增长56.51%。全年全县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为1569137万元,现金支出为1757498万元,净投放货币188361万元。 截止2010年底,我县共有保险公司10家,全年保费收入20865万元。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全县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家,申报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家,申报省级科技项目5项,市级科技项目15项,申报山西省农村技术集团承包项目8项。2010年全县共完成专利80件,其中发明专利达到47件,职务发明71件。 截止2010年底,全县各类学校共151所,在校学生40268人,专任教师(包含幼教)2587人。全县幼儿入园率为77.67%,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保持了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保持了100%。2010年,高考二本达线人数为248人,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胡琼芳以63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中考600分以上优分人数达到171人,均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县共招聘教师247人,其中高中教师98人(学历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初中教师80人,小学教师69人,有效缓解了教师队伍人数短缺的实际状况,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2010年,全县馆藏图书达到12万册。放映电影50余部,达3876场,举办歌舞戏曲文艺晚会30次,观众达20余万人。全县电视覆盖率为100%,广播覆盖率为100%,电视台自主播出固定栏目达到20个,播出时间达3000小时。 截止2010年底,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为464个。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院28个(含潞矿、五阳矿、襄垣煤矿等),其中,乡镇卫生院11个,乡镇分院9个。床位达到1077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805(包括乡村医生)人,其中医生为544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续建2个乡镇卫生院,县医院住院楼及附属配套楼续建工程已全部完工。全县323个行政村,共有324个卫生所,有323个行政村卫生所达到“四室分开”的标准要求。全年全县共有179475名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为96.73%。筹集新农合基金共计2692万元,全年门诊家庭账户补偿41295人次,补偿金额194万元;门诊统筹补偿169448人次,补偿金额169万元;住院补偿10232人次,补偿金额2289万元。 2010年,全县举办体育赛事22次,参与群众达9万多人,达到了全民健身、增强群众体质的目的。2010年,向大专院校输送举重运动员2名,向市体校输送运动员19名。 九、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0年,打通了长兴南路,新开了花园路等3条道路,基本形成“六纵六横”城市道路框架,县城面积由9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精心打造了东湖炎帝农耕文化产业园区、华襄绿苑、布鑫广场等一些文化主题公园,县城公园达到16个,公园面积达到103.08公顷。 2010年,全县共完成绿化面积20306公顷,栽植各类苗木462.2万株。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996公顷,常用耕地面积为38569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常用耕地面积的比重为13.0%。 据环保部门监测,2010年全县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到346天,比去年多了27天。 2010年,全年各行业杜绝了3人及其以上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一般性伤亡事故共发生24起,死亡9人,全部是交通事故;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60.66%和52.63%;煤矿、非煤矿山、危化、烟花爆竹、民爆、机械、商贸等行业企业实现了安全生产0死亡。全县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为0.0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事故死亡率为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0。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抽样调查,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427元,比上年增长12.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885元,比上年增长8.9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6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153元,比上年增长14.9%。居民住房面积保持稳定。年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1.37平方米。 截止年底,全县企业职工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1642人,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4210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5623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26151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到6421人。全县共有11.6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市低保对象3232人,共计发放低保资金655.9万元,保障标准为215元。农村低保对象7901人,共计发放低保资金866.9万元,保障标准为1200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2010年,全县国有和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到65497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为61848人,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为2524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370168万元。全县国有和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64876人,工资总额达到369670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9310元,比上年增长12.35%。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4.由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尚未结束,2010年全县人口相关数据延后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