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呼图壁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2011-10-24 昌吉州呼图壁县统计局

办学条件改善“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双语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稳步推进。全年实施完成9所乡镇中心小学校安工程、抗震加固更新改造、四小教学楼、五中教学楼、雀尔沟镇和石梯子乡双语幼儿园等工程。全县共有各类学校(不含中等职业学校)18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1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幼儿园16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28个,成人基础教学班4个。教学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0194人,当年小学招生1723人、高中毕业生992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631人,当年招生246人、毕业生239人;在园幼儿3079人,当年入园1376人,离园937人;全年职业培训47020人,正在培训53198人;年末成人基础学校在校学生50人,当年结业50人。各类学校教职工总数为1943人,其中专任教师1771人;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幼儿园教职工209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职工技术培训机构教职工60人,成人基础学校教职工29人。

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县“两免一补”学生数为16532人,各校救助贫困生252人,救助款为4.89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达到230万元。

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各项指标均达到“双高”标准。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2.63%;初中升高中率76.59%;高中升学率比上年提高1.95个百分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99.88%;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26%;幼儿学前受一年、三年教育率分别达到99.21%和89.75%。

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疾病控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10年新建村级卫生室9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实现全覆盖,重大疫病和突发疫情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进一步加大。据初步统计,年末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总资产(不含诊所,医务室、社区服务站)147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220万元,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3850万元。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6个,县、乡镇卫生机构15所,拥有床位数988张。卫生机构中,医院、卫生院12所、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所。年末卫生技术人员598人,其中:执业医师198人,执业助理医师55人。全年各医疗卫生机构诊疗52万人次,入院1.9万人,出院2万人,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治愈率41.6%,好转率52.8%,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74%,住院死亡率0.4%,五苗接种率平均达到99.93%。妇幼保健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各项考核指标稳步提高。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99.1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7.61‰,婴儿死亡率13.78‰。

(九)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

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县文体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举办“迎新春”茶话会文艺演出、第十二届秧歌社火表演赛、第十二届元宵节花灯展、庆“三八”时装表演、“迎国庆书法、绘画、摄影、工艺美术作品展”等大型活动10场次。举行百日广场文化活动128场次,乡村百日文体活动126场次,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进军营集中示范活动23场次。

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全年进行全民健身活动20场次,牧民运动会、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综合性体育比赛4次。在自治州举行的中小学生冰上项目运动会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获得金牌6块、银牌3块、铜牌4块。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广电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进展顺利。截止2010年末,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数1.85万户,比上年新增1120户,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88%。全年完成“村村通”工程直播到户项目5345套,安装大喇叭设备116套,项目设备及资金208万元,“村村通”直播到户工程在两个牧区乡镇山区实现全覆盖。广播站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全县广播系统自制节目达2510小时,电视系统自制节目1300小时。在县以外新闻媒体刊发新闻稿件867条,其中在新疆电视台播出稿件66条,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稿件161条,昌吉电视台播出252条,在《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昌吉日报》发表稿件388篇,头条13篇。实现了我县新闻在中央级媒体的零突破,共在中央级媒体发稿2条。

(十)环境保护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全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年县财政对环境保护投入达到5435万元,比上年增长38%,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700万元,城镇绿化投资584万元。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67.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平方米。2010年末实现区域集中供热面积170万平方米,农村改厕3000户,城镇生活污水处理244万吨,处理率达91.8%,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工业污染物减排和总量控制工作进展顺利。据初步测算,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69.2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75%,废气治理率93%,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2%。大中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和“三同时”合格率为100%,小型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执行率100%。

(十一)安全生产

以煤矿、交通事故整治为重点,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力地遏制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全年共排查企事单位669家(次),自查自改一般隐患2104处。共发生各类事故52起,死亡19人,受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4.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除死亡人数上升5%外,事故起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6%、46%、67%。据初步测算,全县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6人/亿元,比上年减少0.03人/亿元;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8.28人/万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6.12人/万车,比上年减少1.91人/万车;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25人/百万吨,比上年减少0.37人/百万吨。

(十二)人口、劳动就业、计划生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事业

全县区域人口略有下降地方人口稳步增加。据公安部门统计,2010年年末户籍总户数为(含兵团)76630户,比年初增加106户,户籍总人口21.76万人,比年初减少22人,下降0.01%,其中:汉族16.71万人,比年初减少235人,少数民族5.05万人,增加213人。在总人口中地方人口为14万人,比年初增加820人,增长0.59%,其中汉族9.07万人,少数民族4.93万人,分别比年初增加668人和1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