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呼图壁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呼图壁县统计局 2010年3月20日 一、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10年,呼图壁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十届五次、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紧紧围绕经济跨越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长治久安“三大目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顺应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有效地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因素,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县经济呈现发展加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各项事业扎实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近80亿元。据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98亿元,比2009年增长17%,增幅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全县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31.92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28.21亿元,增长31.1%,其中:工业增加值17.01亿元,增长34.9%,建筑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19.85亿元,增长12%。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随社会的需求和经济转型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39.9%、35.3%和24.8%,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0.2和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1.9个百分点。在17%的增速中,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2.7、11.1和3.2个百分点。 财政全力以赴“保增长、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63547万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上划中央、区、州的分别为23851万元、3043万元和40万元。实现县本级财政收入36613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644万元,增长37.7%。在主体税种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增长47.5%、49.9%、110.8%、5.5%、121.5%和49.2%。从财政支出看,全县财政总支出94796万元,比上年增长48.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6153万元,增长53.2%。支出项目中,基本公共管理和服务、公共安全、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支出分别增长18.1%、31.1%、6.2%、203.2%、29.7%、8.2%、38%和68.7%。 金融机构支持经济能力持续增强存贷款增幅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1.62亿元,比年初净增11.26亿元,增长27.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04亿元,净增6.86亿元,增长25.3%。各项贷款余额22.3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达9.27亿元,分别比年初净增4.71亿元和5.59亿元,增长26.7%和152%。 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21亿元,比上年增长50.2%。其中农村投资继续呈“迅猛增长”的态势,投资额达21.48亿元,增长55.6%,城镇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48.1%和6.7%。从三次产业完成投资情况看,三次产业投资继续呈“三加快”态势,其中,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8.19亿元,工业投资19.4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7.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1%、40.4%和54.1%。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投资增长明显。全年国有投资完成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31%,非国有投资完成24.46亿元,增长60.5%,比国有投资增幅高出29.5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乡镇企业和农业基础设施 农林牧渔业总量稳步增加、增幅加快。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16亿元,实现增加值22.59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农、林、牧、渔及其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24.3%、10.5%、9.8%和7.7%。 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为(含套播、复播,下同)128.7万亩,比上年增加18.35万亩,增长16.6%。(1)粮食生产形势喜人。由于各种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62.35万亩,比上年新增13.81万亩,增长28.5%,其中小麦面积为41.48万亩,增长17.1%;玉米面积17.37万亩,增长88.9%。(2)经济和饲草作物规模进一步扩大。受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价格上涨和畜牧业快速发展因素的驱动,全县经济作物面积55.57万亩,比上年增长5.7%,饲草面积为10.78万亩,增长39.5%。 粮棉作物总产量增长,主要作物经济效益显着提高。(1)受种植面积增加因素的影响,粮食和棉花作物大幅度增产,部分经济作物产量随着面积减少而下降。全年粮食产量25.43万吨,比上年增产6.34万吨,其中小麦16.7万吨,增产2.49万吨,玉米8.35万吨,增产3.89万吨;棉花4.27万吨,增产0.58万吨;蔬菜51.69万吨,比上年减产11.01万吨,其中番茄37.66万吨,减产10.5万吨;油料0.29万吨,减产0.3万吨。甜菜和瓜果产量分别达3.21万吨和3万吨,分别比上年减产0.37万吨和0.58万吨。饲草产量32.27万吨,增产0.78万吨。(2)虽然部分经济作物减产,但价格涨幅较大,效益提高。据调查,2010年棉花、打瓜、油料、薯类价格比上年成倍上涨,蔬菜、玉米、制酱蕃茄、酿酒葡萄等增幅35%左右,使农业生产效益显着提高,农民大幅增收。 牲畜、家禽养殖规模扩大,牲畜饲养及主要畜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截止2010年12月,牲畜存栏数达57.79万头(只),全年牲畜饲养量为162.84万头(只),比上年增长3.5%,牲畜出栏105.05万头(只),增长6.2%,家禽饲养量2231.43万只,增长19.2%,家禽出栏2003.09万只,增长21.1%。全县产肉量为7.01万吨,增长14%,奶类产量18.51万吨,增长10.8%,禽蛋产量1817吨,增长22.1%,羊毛产量1486吨,增长2.3%。 林业生产继续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保持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全县完成合格造林面积2.37万亩,其中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三北”防护、道路精品和工业园区绿化面积1.74万亩,经济林完成面积0.63万亩。完成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13.3万株。年末封沙育林面积达16.6万亩,其中当年新增1万亩。实有育苗面积3.01万亩,其中2010年新育8845亩,当年苗木产量3764万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