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和硕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1-10-24 巴音郭楞州和硕县统计局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县境内公路里程1061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16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867公里,县道115公里,乡道302公里,村道209公里,专用道路241公里。全县共有运营汽车1108辆,其中:货车880辆,客车228辆,全年客车流量3.72万车次,客流量28.2万人,客票收入730万元。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为510.9万元,比上年增长16.86%;20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1.56万户,其中:住宅电话年末用户1.0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8600户,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21.16部;移动电话总用户达到5.76万户,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78.15部;全县共有互联网络宽带用户4000户。

2010年全县旅游总收入4300万元,同比增长6.1%,旅游总人数23.8万人次,同比增长8.3%。其中:金沙滩旅游景区接待人数7.91万人,门票收入129万元,红蝶谷景区门票收入12.09万元。

七、金融、财政和保险

2010年,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完成各项存款余额146282万元,比年初增加42443万元,增长40.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月末余额94597万元,比年初增加24987万元,增长35.8%;完成各项贷款余额43832万元,比年初增加8213万元,增长23.06%。

全年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438万元,同比增长17.68%,其中:国税810万元,同比增长10.96%;地税5763万元,下降3.68%,非税收入2233万元,增长92%;基金收入632万元,增长338.89%。地方财政支出53312万元,同比增长39.66%。

保险事业快速发。全县共有各类保险公司4家,全年保费收入5515.9万元,其中:人险2638.6万元,财险2877.2万元。支付各类理赔1526.8万元,其中人险理赔284.5万元,财险理赔1232.9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普通中小学学校11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9所,中小学在校生7181人,其中:中学3048人(含高中);幼儿园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4所,在校(园)学前儿童1878名;全县共有教职工941人,其中汉族教职工508名,回89名,维族教职工196名,蒙族教职工145名,其它民族3人。全县校舍总面积达8.03万平方米。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84.95%;高中升学率82.4%。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10年申请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县科技计划项目6项,落实项目资金106万元,安排项目费用4万元。共举办科技培训班221期,参加培训人员11189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举办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广场百日文化”、“乡村百日文化”、社区文化活动共173余场,投入资金46万余元,到场观众达19万人次,极大的丰富了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全县现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7个;有汉、维、蒙藏书2.8万册。2010年新建全民健身文化站3个,投入资金120万元,新建博物馆1个,投入资金360万元。全县各类文化经营户共有160家。

共有有线电视转播台1座,无线电视发射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线电视用户5120户,有线电视主干线长105公里。2010年全县共播出广播新闻1610条(汉、维、蒙三种语言),电视新闻1905条。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2010年末共有医院、卫生院10家,床位数219张,全县医疗机构人员281人,卫生技术人员243人,其中卫生防疫人数30人。婴儿死亡率6.05‰;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99.8%。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县举办县乡体育比赛95场次,参赛人数达10万多人次,投入资金9.5万余元。现有体育场馆3个,剧场影剧院1个,全民健身路径2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个,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所11个,为文化体育院校输送人才3人,有力推动和促进了我县竞技体育的提高。

十、人口、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据2010年户籍统计资料显示:年末总人口73695人,总户数24095户。其中:非农业人口30871人,未落常住户口人员9693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9.79‰,死亡率为4.40‰,自然增长率为5.39‰。

城镇在岗职工工资稳步提高。2010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6522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4825.6万元,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22566元,比上年增长22.13%。其中:在岗职工人数为5953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4245.9万元,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3866元,比上年增长27.38%。

2010年,全县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4450人,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人数1118人,103人享受到了小额担保贷款。

2010年,全县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人数共计34800人,其中: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91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56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52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4575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9169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901人,公务员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158人。共征缴各类社会保险金4719.52万元,其中:征缴养老保险金2885万元,失业保险金142万元,工伤保险金43万元,生育保险金89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金134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金47.67万元,大病医疗保险金99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金73.85万元。

共支出社会保险费6247.93万元,其中:发放养老金4623万元;发放失业金45.52万元;支付工伤保险65.49万元;支付生育保险100.65万元;支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183.86万元;支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92.77万元;支付大病保险113.64万元;支付公务员医疗补助23万元。

农村医疗保险更加规范。2010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6350人,参合率达97.61%,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400.89万元,支出医疗保险费405.89万元。累计受受人数83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