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呼图壁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呼图壁县统计局 2009年2月 2008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顺应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有效地克服低温、雨雪、夏秋连旱等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因素,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使全县经济呈现出增长快速、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在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下,出现的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工业经济效益减弱、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种植成本大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过50亿元大关。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态势,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协调发展的格局。全县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3.43亿元,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20.23亿元,增长27.2%,其中:工业增加值12.77亿元,增长35%,建筑业增加值7.46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13.76亿元,增长16.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0.8%、35.2%和24%,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全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快,二、三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在17.1%的增长速度中,第一产业拉动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8.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4.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税收收入大幅增加。2008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在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及专项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非税收入的拉动下,自1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是近几年来增幅最大、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407万元,比上年增长56.21%,一般预算收入16696万元,增长25.19%;其中,各项税收在原油、煤炭价格上涨以及饮料、农副食品加工、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等行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的拉动下增长31.68%;专项收入692万元,增长37.57%;政府性基金收入7711万元,增长237.2%。地方财政支出54874万元,比上年增长66.9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6900万元,增长53.86%。从支出项目看,一般公务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科学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8.77%、9.43%、81.7%、1.19%、44.71%、111.2%82.04%和增长13.9倍。 金融信贷有所提高。受农牧业收获季节结束、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国家压缩信贷规模因素的影响,银行存款呈现增长,贷款下降趋势。12月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35亿元,比上年年底增长22.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2.44亿元,增长23.1%;各项贷款余额16.68亿元,比上年年底下降6.04%。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6亿元,比上年增长33.2%。从产业投向看,工业和第三产业投资迅猛增长,完成工业投资9.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4亿元,增长33.8%,为我县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投资增长明显。全年国有投资完成5.54亿元,比上年下降3.7%;非国有投资完成11.82亿元,增长62.4%,高于国有投资增幅66.1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出现结构性上涨。今年以来,我县物价同全国一样延续了去年的上涨态势,10月份以后虽然呈现有所降低,但全年平均水平来说,保持了持续高位运行态势。2008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上涨7.8%(参考昌吉市统计局物价调查、下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也比上年提高9.2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居住类价格指数、交通类价格指数、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提高18.5、6.3、2和3.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农资价格以及原材料购进价格也分别上涨6.7%、13.5%和15%。 二、农林牧渔业、乡镇企业和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8年,全县上下有效地克服了低温、雨雪、夏秋连旱等自然灾害,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据初步计算,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1.85亿元,增长14.1%;畜牧业完成产值14.14亿元,增长17.0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4%。 农作物总播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作物经济效益得到保障。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达80.33万亩,比上年增加10.34万亩,其中:受粮食价格上涨国家实施直补和种植补贴的影响,小麦面积比去年增加4.24万亩;受市场价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因素的驱动,棉花面积增加16.62万亩。各种农作物中棉花、小麦、玉米、甜菜、番茄、青贮玉米等大宗农作物均实现订单种植,使得种植业效益更有保障。 主要农作物全面丰收。据统计,全年实现粮食产量8.17万吨,比上年增产0.41万吨,其中:小麦产量6.26万吨,增产1.55万吨;玉米产量1.79万吨;棉花产量5.85万吨,比上年增产1.99万吨;油料产量1760吨;甜菜和瓜果产量,受播种面积减少因素的影响,分别减产7.48万吨和4.07万吨;蔬菜产量达21.99万吨。 林业生产在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全年完成合格造林面积4.67万亩,其中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三北”防护、道路、工业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完成面积3.86万亩,经济林完成面积0.81万亩。完成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26万株。年内新增封沙育林面积达1.5万亩,年末实有育苗面积9825亩,其中2008年新育750亩,当年苗木产量达3000万株。 牲畜饲养良好、主要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近几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精心组织强力推进,进一步加大补助资金,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之畜禽及畜产品价格上涨,使得2008年畜牧业生产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2个,荷斯坦奶牛存栏、牛猪羊育肥分别达3万头和60万头。12月底,全县牲畜存栏55.59万头(只),比年初增长10.4%。全年牲畜出栏86.8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5.3%;家禽出栏1212.65万只,增长131.8%;肉类总产量达5.52万吨,增长56.8%;奶类产量14.29万吨,增长6.2%;禽蛋产量1376吨,增长4.3%;毛产量1296吨,比上年下降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