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焉耆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0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促进新疆发展的历史机遇,按照“民营为主、三化联动、统筹协调、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扩红增白兴矿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做大做强酿酒葡萄和商贸流通两大强县支柱产业战略布局,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谱写了自治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主要指标基本完成预期目标。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4.2亿元(含兵团,下同),比上年增长13.0%,比2005年增长84.5%,年均增长13%(同比,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5亿元,比上年增长8.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8.35亿元,增长10.6%,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增长27.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32.1︰37.1︰30.8和上年的28.5︰34.2︰37.3调整为27.3︰35.2︰37.5。 2010年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指标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增加了0.2个百分点,比“十五”末2005年增加了6.7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我县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的战略方针。 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还不大,农业基础设施有待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地方财力比较薄弱,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艰巨等问题。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种植结构进一步向合理化调整。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4.7亿元(不含兵团,下同),同比增长12.18%,其中:种植业完成总产值9.66亿元,增长18.3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5.71%;林业完成总产值0.13亿元,增长22.9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88%;畜牧业完成总产值3.39亿元,下降2.4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06%;渔业完成总产值0.05亿元,增长1.3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34%;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总产值0.58亿元,增长18.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9%。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耕地面积37.17万亩,总播种面积(含复播,下同)50.1万亩,同比减少5.06万亩,下降9.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88万亩,增加1.07万亩,增长6.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22万亩,减少1.05万亩,下降4.2%,其中:棉花播种面积1.12万亩,增加0.18万亩,增长18.9%;油料播种面积2.51万亩,减少0.9万亩,下降26.3%;甜菜播种面积3.78万亩,增加0.37万亩,增长10.8%;蔬菜播种面积9.65万亩,减少0.9万亩,下降8.6%;园林水果种植面积9.24万亩,增加2.82万亩,增长43.9%。饲草饲料面积6.01万亩,减少5.25万亩,下降46.6%。粮经草比例由上年的1.7︰2.3︰1调整为3.3︰4︰1。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体现了我县农民在种植业生产时不仅结合国家的政策方针,还要接受市场的引导。近些年来,受粮食直补政策和市场条件的引导,我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历年来保持增长态势,是巴州地区名副其实的粮仓,经济作物以工业西红柿、色素辣椒、棉花、小茴香等为主播种面积也有不同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增加就减少了复播青饲料的种植面积,饲草作物播种面积由2005年“十五”末的15.2万亩调整到2009年的11.3万亩,2010年更是减少到6.0万亩,从而也影响了我县农区畜牧业发展。 受市场以及动物疫情两方面的影响,我县畜牧业的发展各项指标较上年都有所下降。2010年,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24.86万头(只),比上年下降3.8%;牲畜出栏28.22万头(只),下降4.6%;肉类总产量0.98万吨,增长7.7%;羊毛产量0.04万吨,与上年持平;牛奶产量3.38万吨,增长3.0%;禽蛋产量0.51万吨,增长2.0%。 全县造林面积(不包括水果林)0.37万亩,下降37.3%,全年水产品产量380吨,与上年持平。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4.54万千瓦,同比增长11.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53台,增长20.5%;小型拖拉机3697台,增长2.0%;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40台,增长11.8%;联合收割机达52台,增长62.5%。农村用电量(地方)0.297亿千瓦小时,增长44.9%。化肥施用量(折纯)1.11万吨,增长13.3%。有效灌溉面积37.45万亩,增长3.1%。自来水受益村数29个,占全县村委会个数的59%;通电话村数49个,通电村数49个,通车村数49个,均占全县村委会个数的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24亿元(不含兵团,下同),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7%;完成工业增加值7.79亿元,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2亿元,增长5.2%;完成增加值7.29亿元,增长7.8%。 2010年我县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产品销售率达到83.5%。其中轻工业产品销售率91.9%,增长27.5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品销售率78.07%,下降18.8个百分点。库存积压有所增长,年末工业产成品库存2.1亿元,下降4.97%。企业效益有所增强,实现利税0.9亿元,实现利润0.64亿元,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亏损额下降。企业亏损面达30%,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亏损额0.04亿元,下降24.98%。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3万元,下降45.9%,实现利税总额3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