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阜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0-24 昌吉州阜康市统计局

2010年,阜康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六次党代会精神,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72亿元,比上年增加15.24亿元,首次突破8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5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50.27亿元,增长19%;其中:工业增加值45.54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16.3亿元,增长13.8%。三次产业比例为15.9:62.3:21.8。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4、11.72和3.34个分点,其中工业拉动10.79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25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3%。

全年物价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增长3.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7%;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4.0%;服务价格上涨1.4%。扣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上涨0.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0%。(昌吉市调查数据)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82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13.65亿元,增长1.7%;林业产值0.22亿元,下降27.4%;畜牧业产值12.25亿元,增长13.4%;渔业产值0.06亿元,增长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3亿元,增长23.7%。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占大农业的比重分别为51.02%、0.83%、46%、0.2%和1.95%。其中,实现市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43亿元,比上年增长8.02%,实现增加值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8.02%。农作物播种面积64.70万亩,增长11.6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2.99万亩,增长21.89%;棉花播种面积0.35万亩,增长72.52%;油料播种面积5.64万亩,增长22.34%;蔬菜播种面积6.38万亩,下降43.29%。其中制酱番茄播种面积0.51万亩,下降65.07%。打瓜面积8.44万亩,较同期3.49万亩增加4.95万亩,增长了1.4倍。瓜果类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粮食产量19.61万吨,增长19.2%。其中:小麦总产达116879吨,同比增长13.24%。棉花产量0.03万吨,增长33.57%。油料产量1.28万吨,增长33.47%。蔬菜产量17.64万吨,下降42.43%。其中制酱番茄产量3.3万亩,下降56.37%。水果(含果用瓜)产量1.46万吨,下降8.44%。

当年完成造林面积2.93万亩,较上年减少2.71万亩。

年末牲畜存栏27.67万头(只),下降2.71%;全年牲畜出栏93.74万头(只),增长10.8%。家禽出栏1544.74万只,较上年增长8.94%。肉类总产量6.27万吨,增长10.02%,其中,羊肉产量1.23万吨,增长10.8%;牛肉产量0.87万吨,增长15.53%;猪肉产量1.33万吨,增长6.78%。牛奶产量4.23万吨,增长19.93%。禽蛋产量0.93万吨,较上年增长22.12%。水产品产量360吨,与上年持平。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93万千瓦,增长6%。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451台,增11.44%,其配套农具增长23.77%。大力实施节水工程,节水灌溉机械达到38台,增长26.67%。化肥施用量1.90万吨,增长23.19%。农村用电量5301万千瓦时,增长23.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5540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6%。其中石油工业完成194274万元,下降1.9%。兵团工业完成增加值45746万元,增长26.2%。市属工业完成增加值214431.6万元,增长40.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199201.1万元,增长54.7%。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1.46%,比上年提高0.6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呈现逐月走好态势,实现利润总额7.51亿元,是上年同期的4.24倍。实现利税总额10.05亿元,增长3.18倍。企业亏损面18.9%,下降29.9个百分点;企业亏损率15%,下降14.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8.63%,下降1.2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2.18%,提高8.03个百分点。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4.46亿元,增长25.1%。建筑业企业完成竣工产值2.72亿元,增长75.5%。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5.6万平方米,增长103.9%;房屋竣工面积33.65万平方米,增长70.1%。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0万元,下降27.4%;企业上缴税金1110万元,增长1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1644万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24251万元,同比增长22%;城镇完成投资309701万元,同比增长42.4%;农村投资17692万元,同比增长32.9%。按隶属关系分:中央完成35044万元,同比下降50.3%,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投资29627万元,同比增长239.2%,地级(县市及其他)完成投资291473万元,同比增长78.4%。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932万元,增长3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3608万元,增长36.1%,全部为工业投资,其中,采矿业投资89351万元,增长202.2%;制造业投资120159万元,增长46%;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64098万元,下降28.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3104万元,增长58.8%。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1.4:77.8:20.8。

五、国内贸易

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补贴措施和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动下,在居民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利好环境下,全市消费市场继续走旺,热点频现。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64亿元,增长26.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24亿元,增长16.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03亿元,增长33.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6亿元,增长18.4%。

六、交通、旅游和房地产

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投入2.31亿元,完成天池景区步道、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二期、游客集散中心门禁楼等重大项目建设。理顺景区管理运行机制,《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西域旅游公司控股重组顺利完成。搭建文化产业科研平台,与西北大学联合成立天山天池文化产业研究院。全年接待游客2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85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天池景区接待游客134.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0.4%。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天池大酒店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福林春饭店、锦城商务酒店成功申创为三星级宾馆。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505万人,比上年增长337%;完成货运量479万吨,比上年增长61.3%;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1005辆(包括三轮车和低速货车),增长83.3%,其中,私人汽车19476辆,增长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