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焉耆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1-10-24 巴音郭楞州焉耆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在自治县实施的“三大工程”以及国家项目建设的引领下,实现快速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2.4亿元,比“十五”期间的22.5亿元增加了29.9亿元,增长了132.9%;其中累计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38.3亿元,比“十五”期间12.9亿元增加了25.4亿元,增长了196.9%。

2010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4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中央自治区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增涨37.7%;地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7亿元,增长33.7%。

五、国内贸易

焉耆县社会消费品市场充分发挥着北四县商贸集散地作用,特别是两个亿元市场,更是带动本县甚至南疆商品消费集散作用,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15.1亿元,比“十五”期间完成的9.9亿元增加了5.2亿元,增长了52.5%。

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城乡消费差距依然存在,县城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增长20.3%;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0.38亿元,增长6.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总额3.42亿元,增长19.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0.46亿元,增长13.2%。

六、交通、邮政

交通运输和邮政事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1982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5%;完成旅客周转量9506万人公里,增长7.8%。邮政业完成业务总量1437万元,增长16.3%。全县共有邮政所10处,邮路总长度115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489公里。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十一五”累计完成6.3亿元,比“十五”期间累计完成额2.9亿元增加了3.4亿元,增长了117.2%;财政支出“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21.9亿元,比“十五”期间累计完成额7.2亿元,增加了14.7亿元,增长了3倍。

2010年我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233万元,增长8.7%;基金收入2794万元,增长39.7%。地方财政支出完成68263万元,增长25.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4700万元,增长25.3%;基金预算支出3197万元,增长32.4%;上解支出366万元,增长8.0%。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21亿元,增长10.0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06亿元,增长25.16%。全县各项贷款余额10.02亿元,增长1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全县各类学校为15所学校,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1所,小学2所,乡镇中心学校5所,幼儿园3所,职业中学1所。全县共有在校生18806人,其中:高中生1980人,初中生4228人,小学生8714人,幼儿教育3270人,职业高中592人,特殊教育22人。适龄小学生入学率为100%,初中生入学率99.19%,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65%。全县共有教职工1677人,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999人,占教职工总人数的59.6%。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有各类技术推广中心3个,科学技术支出933万元,组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16项,投入882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物保护管理所1个,藏书13000册。全县广播覆盖率98%;电视覆盖率98%,有线电视用户15000户,比上年增长15.4%。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4个,其中医院1个、乡镇(场)卫生院(所)10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全县拥有病床505张,实际开放病床52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05人;乡村医生46人。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有少儿业余体校1个,体育总会1个,共有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01人,其中:指导师1人,国家一级8人,二级28人,三级64人。全县单项体育协会10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52172人,增长9.7%。其中:少数民族86142人,占总人口56.6%。出生率为15.03‰;死亡率为4.38‰;自然增长率为10.65‰。

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9330人,比上年增长1.15%。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7412人,下降0.2%。据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县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20人,城镇失业率为3.9%。

城乡居民生活持续得到改善。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55元,比上年增加1817元;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30121元,比上年增加291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007元,比上年增加1737元。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94人,新增1045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5221万元。其中:各类企业参保人数2472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1373万元,为3680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保险金5492万元,丧葬抚恤金支出116万元;国营农牧企业参保人数234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78万元;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3579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1349万元;全县157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工人参加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09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479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429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254万元,全年为20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6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进一步规范。

医疗保险更加规范。全县参加医疗保险12393人,比上年新增422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2257万元,收缴大额互助金137万元,支出医疗保险费2965万元。全县有8个定点医疗机构和13个定点零售药店。

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361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96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7人,全县有各类社会福利院3个。全年累计接受社会捐赠4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