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且末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1-10-24 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统计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5%和97.5%以上,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县电视台5套电视节目全年安全播出40000余小时;县广播电台3套广播节目全年安全播出16000小时;有线电视网络传输50套电视节目(汉语44套,维语6套),覆盖县城90%以上人口,现在用户3900户(今年新装用户170户)。线路维护检修400余次,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640场,收看群众6万人次;无线数字电视发射42套高清晰数字电视节目,现有用户1600余户(预计今年新装170户),入户率近30%,检修机顶盒及终端服务100余次。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80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含维吾尔医医院)、卫生院11个,妇幼保健站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卫生监督所1个,诊所、医务室19个,社区服务中心(站)2个,村卫生室43个,个体综合性医院1个,拥有床位539张,其中县级医院医院(含维吾尔医院)299、卫生院128张;全县(非营利性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1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8人。全年总诊疗人数9.5268万人(次),县乡卫生机构业务总收入2793.5万元。

今年,精心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百日广场文化”、“诺鲁孜节”、“文化六进”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举办“文化遗产日”专场演出,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艺术创作与交流,今年,县文工团新创《沙漠里的红柳花》等九部作品,专场文艺演出达53场(次),选送独舞《沙漠姑娘》参加全疆第三届舞蹈比赛获优秀创作奖和优秀表演奖。今年共举办广场文化活动102场(次),举办县级体育比赛活动12场(次),积极参加自治州第七届东归那达慕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团体第六和十个单项奖。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6.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9.47‰。

全年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774.32元,比上年增长8.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69元,比上年增长25.4%;全县在岗职工年工资总额1.69万元,比上年增长18.00%。

2010年全县参保人员共计33148人次,其中: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63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4449人,工伤保险参保4396人,医疗保险参保人员7397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员5637人。城镇居民参保7635人,全县在职村干部参保176人。民政救济人数30576人。

十一、节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0年,补植小叶白蜡、银白杨等树种,形成了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物种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目前全县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7%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5%,绿地率达40.5%,花园式单位32个、绿化合格单位19个,一、二、三、四号小区的绿地率分别达43.1%、46.4%、68.4%和68%,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4平方米。

加快了结构性污染防治步伐,提升了环境质量水平,尤其是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全县5种主要污染物均控制在目标值之内,总控制率为85%,其中大气环境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10mg/NM3,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6mg/NM3,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达溪河水质达标率为65%,城区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分贝和70分贝。全县环保污染源治理投资180万元,环保能力建设20万元,环保投资指数1.32%。

投资600万元完成集中供热续建工程,将城镇3个锅炉房改造为换热站,大大削减了二氧化硫的排放。目前,全县有排水管网32公里,污水处理能力为1000立方米/日,年处理污水能力36万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普及率达95%。2010年预计化学需氧量(COD)实际排放559.45吨,二氧化硫(SO2)实际排放235.93吨,排放总量均控制在了自治州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之内。

2010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13起,死亡9人,受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0.28万元,同比事故起数上升62.5%、死亡人数上升50%,受伤人数上升550%、直接经济损失上升4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3起,死亡9人,受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0.28万元。死亡人数占全年控制指标的90%。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统计范围不包括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