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皋兰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0-23 兰州市皋兰县统计局

2009年,全县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县抓城建”三大主题,全力实施“五大主体战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共克时艰,全县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农业结构调整显着;工业经济回升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财政、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得到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凸现新亮点。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迈出了新的步伐。2009年,随着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初见成效的延伸,特别是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持续显现,皋兰经济呈逐季回升加快态势,全年县域经济突破21亿大关,迈出了新的步伐。据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9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同比增长7.8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71亿元,同比增长15.8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2亿元,同比增长10.83%。

财政税收实现快速增长。2009年,通过积极争取,皋兰县被列为省财政直管县。财税部门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千方百计促进税收增长,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发改等部门认真研究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想方设法多渠道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65亿元,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清理异地注册纳税企业,增加税收826万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优化支出结构,资金运行效益明显提高。2009年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11.8%;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191万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均保持较高增幅,同比分别增长1.06倍、26.13%和4.46%。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仍处于“231”的落后状态。工业经济不强,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产出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高科技、高附加值、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和优势产品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传统农业比重仍然较大,特色产业规模小、品位低,产业链条短而弱。服务业发展较慢,城乡市场体系尚不完善。财政收入总量较小,税源不足,结构单一,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二、农业

2009年,县乡两级进一步明确农业发展定位,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以“服务城市、提升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为根本出发点,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发挥两大优势、优化三大区域、突出四项建设、狠抓五项工程、提升七个产业”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优化内部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7.85%。粮经比例为50:50。

设施农业发展强劲,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09年,县上整合资金300多万元,着力推进5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千亩高新设施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特别是高新农业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确定标准化示范核心区12个,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320亩,累计达到2.1万亩。四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展较快,其中出口创汇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09万亩;设施西甜瓜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旱砂西甜瓜面积达到1.15万亩;红砂洋芋基地面积达到1.05万亩。同时建立出口创汇蔬菜、设施西甜瓜、旱砂西甜瓜、红砂洋芋核心示范区9个,面积达到8500亩。扶持壮大龙头企业,落实订单农业面积11万亩。引进试验蔬菜、西甜瓜、红砂洋芋新品种72个。开展试验示范15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3440万元的西电大型泵站改造一期工程进展顺利。筹资147万元,新建塘坝5座。投资746万元的2008年扶贫开发项目全面完成,投资830万元的2009年扶贫开发项目顺利实施。投资2948万元,完成白井子川2900亩土地开发复垦和水阜2337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和基本口粮田项目顺利实施。建成4个乡镇标准化兽医站。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扎实推进,新建沼气池2770个,累计达8170个。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36千伏六合送变电工程和崖川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县城东西两山绿化、大砂沟造林、农田防护林网等重点绿化工程有序推进。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2009年,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和“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典型示范、梯次推进”的原则,巩固扩大历年试点示范村建设成果,新确定的中堡、文山、蔡河、老鹳、燕儿坪、四墩6个试点村建设进展顺利,新建高架大棚、日光温室455座;硬化村道9.4公里;新建农户住宅30院;各村村民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主体完工,农村经济和公共事业较快发展,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9年,全县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经济逐季企稳回升,利好因素不断增加,呈现回升加快态势。全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57亿元,同比增长15.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77亿元,同比增长17.10%;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同比增长8.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0.2亿元,同比下降16.5%;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0.96亿元,同比下降5.9%;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54亿元,同比增长2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他企业实现增加值0.75亿元,同比增长16.2%。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2.02%,同比提高0.69个百分点,产销衔接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企业亏损额增大,效益明显下滑。2009年底全县规模以上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达1.21亿元,同比增加2.46倍;实现利润总额0.52亿元,同比下降64.38%;实现利税总额1.13亿元,同比下降57.2%,企业效益明显下滑。

建筑业稳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建筑市场的繁荣。2009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4亿元,同比增长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