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讯业平稳增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9.1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3.8万户。 六、商业和市场物价 2009年,在“家电下乡”、车辆购置税下调等一系列“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措施推动下,全区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3亿元,增长20.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9.99亿元,增长20.9%;住宿和餐饮业4.42亿元,增长23.6%;其它1.62亿元,增长8.7%。全区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3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1.4%。 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7%,较一、二、三季度分别回落了2.3、0.8、0.3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支出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到324745万元,增长55.8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293万元,增长52.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0059万元,较上年增长51.07%。 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末,区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74.17亿元,较上年增长32.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155.54亿元,增长25.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9.19亿元,增长41.0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7.8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5.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和77.5%。 保险业稳步发展。2009年,区内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4.69亿元,较上年增长17.12%;赔付支出5.01亿元,较上年增长22.5%。 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协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全区适龄儿童和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小学生辍学率为零,初中生辍学率1.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5%;高考二本上线1500人,二本上线率为24.5%。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步。2009年,全区组织申报省级科技项目5项,立项1项;市级科技计划47项,立项9项;安排区本级科技计划项目29项。现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技术人员达到6739人,其中高级365人,中级2014人,初级4360人。 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长足发展。2009年,榆阳区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2个;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4.1万册,图书流通量9万人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2009年末,全区数字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5000户,微波数字电视用户25558户;广播信号覆盖率、电视信号覆盖率分别达到94%和93%。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加强。2009年,辖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7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0个,诊所、医务室146个,村卫生室441个,其它卫生机构8个。医疗机构病床床位2815张,卫生技术人员3710人。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举办各类体育赛事27项次,实施农民体育建设工程26项,设立城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40个。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全区户籍总户数187339户,总人口509284人,其中男性人口261529人,女性人口247755人,性别比为105.56:100(以女性为100)。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09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21元,较上年增加1136元,同比增长27.1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34元,较上年下降5.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78元,较上年增加3268元,同比增长26.7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60元,较上年增长2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2.26亿元,较上年增长38.9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534元,较上年增长19.66%。 劳动就业成效明显。制定出台一揽子促进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全年组织各类就业再就业培训47801人,其中农民工培训46600人,创业培训241人,再就业培训960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050个,登记失业率4.3%;农村劳动力转移6.1万人,增长0.2%。年末辖区单位从业人员62397人,较上年增加9177人,增长17.24%。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2009年,辖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57815人,较上年增长10.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9209人,增长21.1%;失业保险50629人,增长9.7%;工伤保险67696人,增长8.7%;生育保险58906人,增长6.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440人,较上年增加30546人,参保率77.6%。新农合参合人数288179人,较上年增加12143人,参合率91.79%,补助受益面13.5%,较前两年平均水平提高5.6%。 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和“以户施保”,城区纳入低保8126户2.03万人,人均月补助达到164元;农村纳入低保20853户3.34万人,分每月每人78元、68元、62元3个类次施保。核准在册“五保”对象659人,城乡9所敬老院集中供养率为35.2%。 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2009年末,全区累计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898套,在建经济适用住房3754套,廉租住房618套。 十、环境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09年,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24199吨,较上年净消减1.5%;化学需氧排放量2989吨,较上年净消减8%。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117.8公顷,增长17.6%,其中公共绿地面积达199公顷,人均绿地面积7.5平方米;拥有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6666.6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 2009年,榆林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通过达标验收,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6天,较上年增加24天;城区基层健康教育网络覆盖率达95%,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92.3%,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2009年,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共发生一般性各类安全事故153起,较上年上升8%;全区亿元GDP事故死亡人数为0.35人,同比下降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