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合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创建文明卫生县城”活动各方累计完成投资达6000余万元,创历史之最。一是投资2030万元,完成对城区北大街、东大街等11条主干道路的改造铺筑,累计改造道路面积11万平方米;二是投资230万元更换了县城主、干次道路灯416组742盏;三是投资600万元,完成人行道改造工程,铺筑人行花砖117万平方米;并建成转盘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 文化、教育投资项目成效明显。2006年,全县文化、教育、公共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459万元,同比增长73.5%。合阳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000万元,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科技楼、办公楼和6幢公寓楼已全部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危漏校舍改造完成投资1000万元,新建校舍20000平方米;合阳县第二医院综合住院楼、县医院急疹楼、生殖保健服务大楼等公共设施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达320万元。 五、商业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2848万元,同比增长9.9%。其中,县级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3457万元,同比增长10%;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391万元,同比增长9.8%。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67472万元,同比增长10.1%;餐饮业零售额完成4365万元,同比增长10%;其他行业零售额完成1101万元,同比增长7.4%。私营企业达240户,个体工商户达3708户,分别较上年增加了40户和533户。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2亿元,同比增长11.8%。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6年,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普通高中4所,招生4281人,在校生11903人;职业高中4所,招生2200人,在校学生4207人。初级中学23所,招生8781人,在校生26475人;小学247所,招生5392人,在校学生3864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幼儿园入园人数达4435人,在园幼儿数达5567人。高中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全县共有4573人参加高考,其中一本上线576人,二本1256上线人,本科上线率名列全市第一。 科技推广稳步发展。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20次,举办各类培训班64期,科技讲座20场次,印发科技资料9万多份,培训农民6万人次。向国家、省、市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1项,其中获得国家立项2项。今年全县共申报专利10件,专利授权10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6年公路旅客运输量为213万人次,同比下降0.5%;公路货运量为86万吨,同比增长11.7%。民用汽车拥有量为2822辆,其中载客汽车255辆,载货汽车237辆。农用运输车拥有量为7029辆,其中三轮6620辆,四轮409辆。摩托车拥有量为22318辆。县城公交车16辆,出租车152辆。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06年,电信业完成业务收入2351万元,同比增长6.6%;邮政业完成业务总量766万元,同比增长1.2%。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68500户,较上年净增3676户。其中,市内用户18000户,乡村用户50500户。移动电话用户85320户,较上年净增16375户。全县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133769户,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35部。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3443户。 洽川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累计投资2260万元,清理拆除了处女泉景点周边违章设施,完成了后码头、跑马观荷、葫芦岛游戏区建设项目。喜登辉自然生态园建设项目完成了施工图纸设计、招标文件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洽川景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3.1万人次,门票收入296.6万元,综合收入2350万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6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35万元,占全年调整预算的100%,较上年增长8.4%。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工商各税完成1843万元,增长10.6%;烟叶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完成233万元,下降3.3%;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115万元,增长88.7%;专项收入完成332万元,下降2.4%。地方财政总支出27830万元,占全年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37%。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农林水气事业费支出2646万元,增长44.1%;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102万元,增长23.7%;教育支出8659万元,增长40.5%;医疗卫生支出793万元,增长68.4%;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1002万元,增长36.1%;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支出3316万元,增长23.6%;行政管理费支出5745万元,增长40.3%;公检法司支出1305万元,增长38.2%; 金融形势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2.49亿元,同比增长22.3%;各项贷款余额达12.13亿元,同比增长14.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13亿元,增长14.9%。累计现金收入59.67亿元,现金支出58.6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加了6.79亿元和7.14亿元。收支相抵,累计净回笼货币0.97亿元,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478万元,比上年增长27.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015万元,比上年增长145%。 九、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我县有三个节目参加了全省“百县千场”农村文化活动调演,其中小戏《假链真情》荣获二等奖北京民间工艺品选拔。上锣鼓、提线木偶、跳戏和漂荷叶作为大型民间社火舞诗《华山魂》的主要素材,参加了西安曲江唐人文化周演出,吸引了国内外观众。乡镇文化站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2271户,累计已达42342户。有线电视信号已覆盖全县16个乡镇338个行政村。全年共采编、播放电视新闻155组、1500条,广告信息130组、2100条,其中公益广告90条。社教专题节目50组。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在县疾病控制中心建立了规范化接种门诊,我县29670名7岁以下儿童全部建证建卡,各类疫苗接种率均在98%以上。落实结核病控制措施。全年新发现结核病人165例,涂阳109例,复合涂阳20例。对全县所有医疗机构进行了检查,共取缔无证行医8户,取缔医疗机构对外出租科室3个,打击游医药贩8起,没收B超机1台,没收非法医疗广告牌匾20个,全县医疗秩序进一步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