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彬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0-21 咸阳市彬县统计局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年内全县保险费收入8347万元,增长23.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214万元,增长74.4%;寿险保费收入7133万元,增长17.7%。保费支出3397万元,增长23.4%,其中,财保支出855万元,人寿支出2542万元。

八、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和卫生

科学技术取得新成果。全县共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专利32项,已获专利受理申请32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新型技术实用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19项。县政府对2008-2009年度县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进行表彰奖励,授予“煤矿双轨四吊搬运机专利技术应用”等2项成果一等奖,“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引进推广技术研究”等4项成果二等奖,“玉米吨粮田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等8项成果三等奖。

文化、旅游事业不断繁荣。旅游景点保护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开通了彬县南翼旅游专线,实施了侍郎湖、公刘教稼苑两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程家川古民居恢复重建和大佛寺石窟外围环境保护等工程。全年共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1700万元,分别增长21.6%和15.9%。县图书馆图书总藏量9万册。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09年对全县部分中小学进行了布点调整,中小学总数从199所调整到184所,优化整合了教育资源。全县有普通中学23所,专任教师1403人,在校学生2.88万人;职业中学1所,专任教师108人,在校学生0.47万人;小学176所(点),专任教师1722人,在校学生2.72万人。初中升学率81.8%。全县高考一本上线134人,二本上线387人,分别比2008年增长30.1%和15.9%,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卫生事业较快发展。2009年全县投资2818万元,新建和维修19所乡镇卫生院医疗用房1.02万平方米,为247所村级标准卫生室每所统一配备3000元医疗设备。现有卫生医疗机构27个,村级卫生室247所,卫生技术人员1393人,医生人数542人,拥有病床1011张。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7.1%,住院分娩率97.4%,婴儿死亡率4.8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良好。全县参合率达到97.7%以上,当年为3.73万人报销医疗费用2328万元。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增长。2009年常住人口32.67万人,出生率为8.79‰,死亡率为5.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8‰,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率98.9%。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34.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8万人,非农业人口3.63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持续改善。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103元,增长24.2%;生活消费支出42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6元,增长26.0%;人均消费支出8022元,增长35.7%。

城镇职工工资快速增长,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09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04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648元,比上年增长20.2%。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09年末五大保险参保人数累计为70210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3941人,养老参保25669人,失业参保13149人,工伤参保人数1115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301人。城镇居民1736户4872人、农民9937户2.48万人得到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达到了“应保尽保”目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已参保16.8万人,收缴保费1480万元,参保率78.9%,当年为3.26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580万元。

十、资源、环境和城镇建设

耕地面积保持稳定增加,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着。全县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9407公顷,增长1.2%。2009年COD减排260吨,SO2减排2100吨。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投资7.3亿元,实施了70项城市建设工程,其中,中西街改造、城区集中二期供热、泾河新区一期路网建设、经济适用房、紫薇山生态公园、廉租房、城区截污管网主干管、县城集中供气、城区绿化小广场工程,彬州大厦、豳风大厦、鸿运大厦、姜源雅居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城市面貌得到改观。

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开通了环城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车8辆,淘汰更新出租车72辆;新建垃圾中转站13座,购置路灯维修车、垃圾装载机各1辆,垃圾中转车2辆;增加环卫工人165名。

小城镇服务功能趋于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投资5200万元,实施了93项小城镇建设工程。龙高、小章两个“关中百镇”建设项目全面建成,香庙等乡镇街道改造完工,韩家乡综合办公楼和北极镇等3个乡镇商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全县城镇化率由2008年的27.3%提高到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