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永寿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0-21 咸阳市永寿县统计局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民生支出大幅上升。2008年县财政紧抓省财政直管县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3.4亿元,在全市率先做到了公务员津贴全额发放,事业单位人员过渡性津贴足额补发。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0.6398亿元,增长65.5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0.3468亿元,增长49.61%。其中税收收入0.3127亿元,增长72.77%。财政支出3.6559亿元,同比增长36.12%。关乎民生支出大幅增长,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0.1213亿元;医疗卫生0.3418亿元;城乡社区事务0.1509亿元%;农林水事务0.4178亿元%;教育1.3629亿元。

金融运行稳定。20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2.9344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0873亿元,增长24%。各项贷款余额2.6189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5%。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年末有普通中学15所,有专任教师833人,在校学生总数16180人,其中女生7539人。小学90所,小学在校学生总数20539人,其中女生941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其中女童入学率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2.85%,高中升学率89.2%。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全县共有高技术产业企业数10个,全年举办600多场培训班,推广实用技术10项,接待咨询群众9650人,制作各类宣传板面189块。

八、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县文化综合楼和文物陈列室全面竣工,成功举办了中国·永寿第五届槐花节,生态永寿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县年末共有体育场馆数1个,剧场、影剧院数1个,图书总藏量16.8千册,共举办义务演出168场,放映电影3048场,发售科技书籍1260本。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46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4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18人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1.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2.3‰和10.6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64400人,比上年增长12.68%。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增长。年末全县年底总人口203648人,其中非农人口21125人,年末总户数55957户,人口出生率8.93‰,死亡率4.72‰,自增率4.2‰。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增长46.9%,在全市排位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14元,增长44.6%,在全市排名第二。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1.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平方米。

2008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10416人,比上年增长0.41%。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05人,基本持平;第二产业从业人员956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9055人。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2008年度,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211人,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1142人。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持续增长。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1.8519亿元,增长23.97%。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44亿元,增长23.75%。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7846元,增加3246元,增长22.23%。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2008年,全县城镇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2762人;医疗保险10774人;失业保险6862人;工伤保险5296人;生育保险270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164400人,参合率90.1%,共为群众补助医药费1066.3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完成40户残疾人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收购改造廉租房1810平方米,为24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灾后重建百日会战,拔付救灾资金2589.97万元,完成了1752户民房重建,2421户修缮和36所中小学危房加固。全县纳入城乡低保18386人,发放保障金9526万元。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人口数为公安部门据数,人口自增率、出生率、死亡率为计生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