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开远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全面突破,战胜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持续负面影响和百年不遇旱灾带来的严峻挑战,各项工作突飞猛进、亮点纷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崭新局面,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十一五”完美收官,为“十二五”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90亿元大关,达907447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635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2433万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0379万元,增长15.5%。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一、二产业保持平稳增长,第三产业拉动力较强。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5%,拉动GDP增长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9%,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贡献率与上年相比,一、二产业分别提高1.3和5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51.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之比为11.5:49.9:38.6,工商经济的支柱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占GDP的比重达88.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回升,产品产量较快增长。2010年,原煤产量达1000.17万吨,比上年增长0.7%;发电量77.43亿度,增长14.8%;化肥产量58.16万吨,增长16.4%;水泥产量228.77万吨,增长11.5%。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909506万元,增长17.5%;实现工业增加值378491万元,增长2.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7%,比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4128万元,增长13.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5212万元,增长22.6%;实现利税总额95826万元,增长1.5倍。其中利润总额40509万元。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2660吨,削减化学需氧量800吨,两项指标圆满完成了州级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5.03%,超额完成州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被列为“云南省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市”,并获得云南省节能先进市殊荣。 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有建筑企业55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0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4倍。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3942万元,增长32.5%,占GDP的8.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三、农业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年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1亿元,全面巩固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继续完善农村水、电、路、社会事业等基础建设。2010年,全市通过3200吨的水泥补助,带动社会各界总投入3581万元,硬化村内道路200公里,村内硬化里程累计达1560公里,乡村道路硬化率达97%。投资15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1421户。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建成节水农业、设施农业5万亩。全面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开工4381件,建成3676件,新建小水窖2309口,新建和改造人饮工程201件,新建沼气池1213口,沼气池累计达20299口,沼气用户占全市总农户的46.5%。大力推广节能灯,在上年推广25万支的基础上,2010年推广20万支,累计达45万支;补助243万元,为1001户安装了2803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农村太阳能用户已累计达22048户,农村太阳能用户占全市农户的51.4%。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推进,全年共有2533户农户建房,总投资2.8亿元,建成住宅13345间,新增住宅面积26.5万平方米。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2010年我市共争取了省、州新农村重点建设村26个,其中省级重点建设村20个,州级重点建设村6个。争取了省、州、市整村推进重点村29个,其中:省级15个,州级9个,市级5个。 特色产业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产品产量实现增产增收。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论坛,供销合作改革掀起了发展的新高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55110”工程和品牌农业建设全面推进,优质稻、水果、蔬菜、禽蛋、肉类产量持续增加,“云恢290”、“开远蜜桃”等成为全省着名农产品品牌,苗木花卉、家禽标准化养殖水平走在全省先进行列,主要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得到保证和提升。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555万元,比上年增长5.5%。 种植业:完成总产值75895万元,比上年增长0.6%。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97198亩,比上年下降2.6%。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94814亩,比上年增长1.4%。全年粮食产量完成95819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夏粮产量5171吨,比上年下降69.9%;秋粮产量90720吨,比上年增长17.2%。甘蔗种植面积21555亩,比上年下降26.2%;产量53920吨,比上年下降54.5%。烤烟种植面积37000亩,比上年增长15.3%;烤烟产量4859吨,比上年下降3.8%。藠头种植面积7599亩,比上年下降4.7%;产量7950吨,比上年下降5.3%。蔬菜种植面积达96858亩,比上年下降0.4%;总产量109980吨,比上年下降18.5%。水果种植面积70233亩,比上年下降2.9%。全年水果总产量9217吨,比上年下降54.2%。蚕桑面积发展到13200亩。 畜牧业:完成总产值65541万元,比上年增长13%。年内大牲畜出栏15271头,比上年增长22.5%;牛出栏15081头,比上年增长23%;生猪出栏260550头,比上年增长7.9%;羊出栏31959只,比上年增长9.6%;肉类总产量完成32177吨,比上年增长11%。禽类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禽肉总产量达8570吨,比上年增长27.5%;禽蛋产量11075吨,比上年增长22.5%。奶类产量达710吨,比上年增长17.9%。 渔业:完成总产值2881万元,比上年增长0.5%。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面积稳步增加,至2010年,全市养殖总面积发展到13605亩,比上年增长0.4%;水产品产量2615吨,比上年增长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