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澜沧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重点项目投资完成32175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87.0%,其中:交通建设投资141666万元(含思澜路三期工程11384万元,小澜二级公路100106万元,澜西二级公路21646万元),乡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8830万元,其中:小坝子水库6050万元,糯干水库1973万元;市政建设和社会事业投资完成42437万元。茶苑小区、佛房小区、政法小区、富康商业城、财富广场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率逐年上升。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523万元,比上年增长31.0%,比2005年4531万元,年均增长45.5%,其中:商品房住宅12417万元,增长66.4%;营业用房7173万元,增长16.7%。全县商品房施工面积35.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8%;竣工面积12.0万平方米,增长2.3倍;商品房销售额23435万元,增长55.1%。 五、国内贸易业 城乡消费协同拉动。加快建设现代商贸城,强化城乡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不断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社会消费品市场较快发展。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869.2万元,比上年增长17.3%,比2005年37321.9万元,年均增长17.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128万元,增长21.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9741万元,增长10.5%。按经济成份分,公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2626.3万元,增长11.4%;非公有经济消费零售额81242.9万元,增长17.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4149.7万元,增长17.7%;住宿餐饮零售业额97197.5万元,增长14.0%。 六、金融、保险业 201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0277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7.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61145万元,增长24.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4980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6.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7091万元,下降41.8%;中长期贷款余额102712万元,增长2.6倍,其中个人中长期贷款余额20239万元,增长50.9%。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310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843万元,增长71.3%;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73万元,增长1.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94万元,下降6.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17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财产险赔款876万元,增长77.7%;寿险给付143万元,下降67.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54万元,增长43.9%。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实现增加值8392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客货运输发展平稳。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236.5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046公里,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国道171公里,省道195公里,省管县道48公里,县道848公里,乡道1798公里,村社公路3986公里。 年底民用汽车拥有量达12880辆,比上年增长20.9%,比2005年2264辆,年均增长41.5%,其中:载客汽车(含家庭轿车)7523辆,增长36.7%,载货汽车(含低速货车)5357辆,增长4.1%。完成客运量153.8万人,增长7.3%,旅客周转量17041.1万人公里,增长7.2%,货运量307.5万吨,增长10.1%,货物周转量21367.2万吨公里,增长10.2%。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2010年邮电业务收入12194.5万元,比上年增长10.0%,比2005年4791万元,年均增长20.5%,固定电话2.9万部(含小灵通),比上年下降21.3%,比2005年2.1万部,年均增长6.7%,移动电话达18.7万部,比上年增长24.4%,比2005年4.2万部,年均增长34.8%,移动电话普及率36.5部/百人。 八、对外贸易、对内外引资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的增长。2010年,全县贸易进出口总额24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4%,比2005年405.9万美元,年均增长43.2%。其中:进口2361万美元,增长46.0%,出口86万美元,增长55.8%。 在“招商引资”工程的强有力推动下,对内外开放又有新发展。2010年引进新建、在建外资项目22个,其中,本年新引进外资项目4个。全年签订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6.2亿元,增长41.5%,实际到位资金11.8亿元,增长98.0%。 旅游业产业稳步发展。201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88.94万人次,增长17.0%,比2005年48.3万人次,年均增长13.0%,其中:接待海外游客6400人次,增长12.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360万元,增长18.3%,比2005年4650万元,年均增长15.0%。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10年,积极向上级申报并获得立项扶持5个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4个。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0项,专利申请2项,专利授权1项,科技实用技术培训11.6万人次,年内本级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645万元,增长16.4%。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各项优惠政策,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用经费2498.1万元,贫困住校生生活补助费3305.3万元,实施城镇低保和农业户口大学生补助政策,发放补助资金11.3万元。 2010学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51所,在校学生59781人,专任教师3477人。其中:小学209所,在校小学生33974人,同比下降3.47%;初级中学19所,在校初中生18101人,同比增长2.8%;普通高中4所,在校高中生2355人,同比下降4.9%;职业高级中学1所,在校生1568人,同比增长24.8%;教师进修学校1所,成人技校5所,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378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小学毕业升学率达99.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41.6%。 2010年底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5.9万册,乡镇文化站20个,电影放映1600场,观众40.0万人次;艺术表演124场,观众达20.0万人次。完成了《南岭野阔拉祜》、《富邦拉祜族编织之乡》、《木戛芦笙吹响的地方》3本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的书籍,制作完成了原创民族歌曲《快乐拉祜》,本土敬茶酒歌《香茶美酒献给你》、僾尼原生态歌舞专辑《飘飘的衣裙》DVD、CD及《糯扎渡仙顶云山》专题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