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江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0-20 普洱市江城县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收关之年。一年来,县委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改善民生为第一要求,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紧紧抓住“云南两强一堡”战略、江城“一线连三国”区位优势,以及建设生态普洱、和谐普洱、妙曼普洱机遇,攻坚克难,励精图治,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呈现出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县级生产总值12700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4.0%,人均生产总值达10479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6171万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8265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39359万元,同比增38.7%,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912万元,同比增3.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569万元,同比增9.2%。全县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31.5︰42.1︰26.3调整为28.5︰45.9︰25.6。一产业、三产业比重下降,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

财政收支: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0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439万元,同比增14.7%,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完成1103万元,同比增12.4%;营业税完成2234万元,同比增7.9%,企业所得税167万元,同比增215.1%;个人所得税92万元,同比增7.0%;农四税323万元,同比增8.4%;非税收收入完成1569万元,同比增26.7%;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198万元,同比增154.0%。全年组织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3558万元,同比增21.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562万元,同比增2.8%;教育支出6788万元,同比增1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417万元,同比增长15.2%;医疗卫生支出5453万元,同比增41.6%;农林水事务支出6562万元,同比增31.6%。

价格水平:价格总水平不同程度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0%,同比上涨了3.0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00.1%,同比上涨了0.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0.9%,比上年同期上涨了0.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重点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42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其中:城镇完成投资96589万元,同比增长21.6%,农村完成投资(含农村私人)5622万元,同比增长46.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80万元,同比增长381.6%。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各重点项目工程进展顺利。水电建设方面:纳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的李仙江、土卡河电站累计完成投资43.77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104.1%,目前已基本完工,全部机组已运行发电;勐野江电站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水电产值达到49777万元,同比增42.0%。水利建设方面:全年完成水利投资5517万元,建成营盘山水库、坝卡水库,开工建设南纳河国际界河治理工程。新农村建设方面:整合资金1.1亿元,改造了1100多户民房,建设了35个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完成了90个村庄规划,实施整村推进19个,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力开发东城区建设,积极打造:“中国边地森林城市”,完成了东城新区沿河休闲路绿化建设、阿迷车广场、天生祥超市、三国民族文化展示中心等的建设。开工建设东城佳苑、盛和花园、三国贸易城、三国会务中心等一批工程。全年共完成市政建设投资3007万元,房地产投资1980万元,计划投资2200多万元的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已开工建设,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总长增至15千米,城镇化率达到28.1%。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思江二级公路江城段共计完成投资39993万元,6条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顺利完工,改造农村公路163公里,开工建设七一桥至宝藏四级油路改造工程,全年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421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4.8倍。口岸建设方面:勐康口岸已累计到位资金4360万元,已完成联检楼建设,龙富通道中越边贸市场建设积极推进,通道、口岸经济加快发展。龙设;其他建设方面:县殡仪馆、火葬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厂项目顺利推进。

二、主要产业。

农业、农村经济: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把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共投入涉农资金6562万元,同比增31.6%,对农民直补资金达到94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74万亩,解决贫困人口7600人。新农村建设方面,全面建设了35个特色新农村示范点,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3617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4.0%;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396万元,比上年增5.9%。其中:完成农业产值25413万元,同比增1.0%,林业产值17878万元,增长18.2%;牧业产值11240万元,增长0.7%;渔业产值624万元,增长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41万元,增长2.8%。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20986亩,比上年增3.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0870亩,同比增长11.8%;经济作物面积120119亩,减少7.8%,其中:甘蔗种植面积21331亩,同比减13.8%。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发展的同时,经济林木种植面积实现较快增长。年末橡胶面积达到308077亩,比上年增5.9%;现代茶园面积达到129976亩(未含大树茶),比上年同期增1.6%;咖啡面积达到14902亩,比上年同期增37.0%;果园面积达到12685亩,比上年同期增36.4%。全县主要农产品粮食、橡胶、咖啡、水果、蔬菜等产品产量普遍增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林业产业不断得到提升。全年完成工程造林和一般造林1.01万亩,农业林业产值达到17878万元,同比增18.2%。目前,全县有林产企业2家,实现林业加工产值7847万元。护林防火再创佳绩,实现了24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目标。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渔业生产平稳增长。畜牧业生产注重推广新品种,提倡科学饲养,出栏率、商品率不断得到提高。全年完成肉类总产量5260吨,比上年同期增6.1%。渔业产量由上年的708吨,提高到736吨,提高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