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黔西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1-10-17 毕节地区黔西县统计局

旅游业快速发展。年未拥有星级宾馆8家,旅行社2家,旅游定点接待单位13家,旅游接待总床位3035张。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3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44704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726万吨,旅客发送量554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4.3%。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29220辆,其中:客车类3982辆,货车类5529辆,其他车辆19709辆。县城年未营运出租车296辆,公交23辆,公交车路线6条5.4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113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通车密度0.83公里,比上年增长15.3%。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786万元,比上年增长29.2%。全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5217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8691户,比上年末减少4.9%;年末小灵通电话用户11123户,比上年减少11.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6.13万户,比上年增长38.9%;互联网用户8242户,比上年增长40.8%。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4789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531万元,比上年增长40.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577万元,比上年增长40.7%。全县财政总支出121933万元,比上年增长47.1%。农林水事务、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卫生和就业、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和工业商业金融事务支出增长较快。

税收收入增加。全年税收收入完成57121万元,比上年增加4388万元。其中:增值税完成34652万元,比上年下降3.5%;营业税完成6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6%。

金融业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4637万元,比年初增加7612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0718万元,比年初增加45142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1602万元,比年初增加16704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净投放货币46767万元,比上年增加2895万元。

保险业快续发展。年末拥有保险机构7家,全年保费收入5444万元,增长32.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231万元,增长26.7%;寿险保费收入3213万元,增长36.9%。全年保险机构赔款支出1699万元,增长44.7%。

八、教育

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县教育支出36658万元,比上年增长43.2%。其中义务教育支出31538万元,比上年增长41.5%。全县教育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7.1%。全县教育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945万元,比上年减少18.5%。

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更进一步改善。学年初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1.72万平方米,比上学年初净增加4.22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面积57.7万平方米,比上学年初净增加2.3万平方米;计算机2822台,比上学年初增加101台;图书182.24万册,比上学年初增加30.94万册;电子图书32.72万册,比上学年初增加16.82册;固定资产总值31.8亿元,比上学年初净增加2024万元。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职业教育招生786人,在校生1827人,毕业生236人,教师97人;普通高中招生4465人,在校生11046人,毕业生3524人,教师561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0.1%;普通初中招生15652人,在校生44259人,毕业生13708人,教师2160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1.1%;普通小学招生15228人,在校生95926人,毕业生14841人,教师393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6%;注册登记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幼儿)26980人,教师117人。在各类教育中,民办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4793人,占全县幼儿数的17.8%;民办小学7所,在校学生4230人,占全县小学在校生人数的4.4%;民办中学4所,在校学生6229人,占全县中学在校生人数的11.3%。

九、卫生和广播电视事业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卫生机构数33个(含民办机构2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27个,妇幼保健院1个。全县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74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348人,注册护士158人。全县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081张,其中:医院569张,卫生院473张,妇幼保健院40张。全县注册登记私人开办诊所和卫生服务站63个,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277人,注册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238人;注册登记农村卫生室714个,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35人,乡村医生1227人。

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县城基本普及数字电视网络,通过国家扶贫,农村电视用户已基本安装卫星电视接收机。2008年,全县有线电视用户年底达到28724户,比年初增加1300户。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广播覆盖率80.3%,电视覆盖率80.0%。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及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39元,比上年增加1597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比上年增加250元,实际比上年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72元,比上年实际降低2.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2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8.4%。城乡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51.4%,其中:城镇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42.4%,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54.9%。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个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2平方米,比上年人均减少0.7个平方米。

在岗职工工资增长较快。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524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29.9%。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67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8.6%;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88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1.2%;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96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5.9%。

社会保障进一步推进。年未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043人,比上年增加518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817人,增加186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110人,增加82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338人,减少978人,实施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029人。年未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89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000人。年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人数56.56万人,参合率91.3%。全年参合农民门诊就诊人数10.8万人次,住院治疗3.3万人次,补偿金额2632.1万元,实际住院补偿率54.1%。全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茅草房改造户数2385户,廉租房建设全面完工168套,已入住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户5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