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1-17 盐城市大丰市统计局

2009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抢抓机遇,奋力进位争先,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促转型,苦干大干,坚定“苏北争第一、融入大上海,奋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扩内需增投入,开发沿海,接轨上海,推进城市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城乡面貌不断变化,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生积极改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继续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苏北首家建成全国卫生城市,被评为全国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市。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经济下滑趋势得到遏制,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工业经济运行稳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消费市场日益繁荣,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44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9.82亿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85.5亿元,同比增长15.3%。一、二、三产之比为19.5:45.2:35.3,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0.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4912元。第七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列第72位,比上年进4位。

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成效,从总体上看达标程度明显提高,全面小康总体评价得分达到97.17分,比上年增加3.01分。从构成全面小康指标评价体系四个大类看,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的实现程度分别为97.8%、98.6%和98.8%、89.4%,在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2009年有19个指标已达标,分别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二、农林牧渔业

2009年全市围绕“全面达小康”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强化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全方位转移,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大力实施农业“双百工程”,新增高效农业面积达20.2万亩,发展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规模养殖户近500户。“丰收大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启动区开工建设项目11个,7个建成投产,累计投入3.1亿元,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32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44亿元,同比增长4.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0.89万亩,同比增长4.1%,粮食产量68.04万吨,比上年增加3.41万吨,同比增长6.3%。由于棉花生产周期长,比较效益逐年下降,抑制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全年棉花种植面积56.56万亩,同比下降16.2%;棉花总产量4.12万吨,同比下降22.7%。全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5.14万亩,同比增长9.9%;油料总产量6.87万吨,同比增长9.9%。油菜籽面积恢复性增长,主要是收购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2009年,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畜牧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加之畜禽产品市场行情较好,价格高位运行,整个行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年生猪饲养量130.21万头,其中出栏88.11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8.9%、24.4%;家禽饲养量3230万只,其中出栏258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2.8%、24.0%。

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市在渔业生产上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养殖结构,以实施水产品加工倍增计划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据统计,全年海、淡水养殖面积分别为23.21万亩、13.8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4.62万吨,与上年持平。

全年完成造林折实后面积10.6万亩,其中:成片林面积3.9万亩。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3.85万千瓦,同比增长2.4%,大中型拖拉机1871台,同比增长8.0%,联合收割机1887台,同比增长1.1%。机播面积70.5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82.93千公顷。

农村劳动力转移。据420户农户抽样调查推算,今年全市累计转移劳动力人数19.15万人,同比增长2.8%,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1.05%,比上年提高了1.29个百分点。劳动力转移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份额也明显增加,据全市1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全市人平劳动力转移收入3091元,比上年增加244元,同比增长8.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35.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3.0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54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7.89亿元,同比增长24.3%;利税总额23.43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利润11.78亿元,同比增长27.0%。全市工业用电量1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国税开票销售稳步上升。全年累计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33.4亿元,同比下降2.9%,但各月国税开票销售与上年变化均在较小范围内波动,尤其是从8月份起,国税开票销售收入的同比增速,开始逐步回升,每月均有2个百分点左右的增幅。二是工业用电量逐步回升。从6月份起,工业用电量形势开始好转,除10月份同比下降0.5%,其余月份均正增长,说明工业形势开始转好,虽然各月增速仍较低,但全市工业用电量出现稳步回升的态势。三是食品、纺织行业形势良好。全市纺织、化学、机械、食品、建材五大行业中,食品、纺织行业的运行情况良好,食品行业全年累计实现国税开票销售收入21.02亿元,同比增长31.4%,纺织行业累计实现国税开票销售收入38.16亿元,同比仅下降0.7%,两大行业运行形势好于其余三大行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1.8亿元,同比增长28.1%,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0.9万元/人,从业人员数达2.9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9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