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1-17 盐城市大丰市统计局

2008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取得显着成就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围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奋力争当苏北第一县(市)”目标,开拓创新,进位争先,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小康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经济实力显着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工业经济运行稳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消费市场日益繁荣,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3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95.73亿元,同比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70.3亿元,同比增长16.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2:44.4:33.4调整为19.9:46.2:33.9,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0.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9627元。第六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列第76位,比上年进19位,被列为国家首批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成效,从总体上看达标程度明显提高,全面小康总体评价得分达到94.86分,比上年增加3.48分。从构成全面小康指标评价体系四个大类看,实现程度均达到90%以上,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程度最好,达到97%,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为95%、94.8%和91.1%,在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2008年有16个指标已达标,分别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恩格尔系数;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继续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7.96亿元,同比增长7.6%。由于“一免三补”的政策实施以及粮食价格的高位运行,为粮食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4.57万亩,比上年增加3.78万亩,同比增长2.5%,粮食产量63.98万吨,比上年增加3.41万吨,同比增长5.6%;今年气候条件对棉花生长比较有利,亩产水平较上年有所上升,全市棉花平均单产79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同比增长6.8%。尽管今年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总量仍有所增长。棉花播种面积67.45万亩,比上年减少3.65万亩,同比下降5.1%,棉花产量5.33万吨,同比增长1.2%;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在连续几年下滑后今年出现恢复性增长,播种面积31.97万亩,比上年增加5.64万亩,同比增长21.4%,油料产量6.25万吨,同比增长22.6%。

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83万亩。畜牧业由于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之上半年畜禽产品市场行情较好,价格高位运行,虽然下半年价格有所下滑,但整个行业仍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年末生猪饲养量116.1万头,同比增长50.7%,其中出栏81.85万头,同比增长57.2%;家禽饲养量2631万羽,同比增长5.9%,其中出栏2081万羽,同比增长9.7%。我市在渔业生产上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养殖结构,以实施水产品加工倍增计划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渔业扩面增量成效显着。今年全市海、淡水养殖面积分别达到43.13万亩、22.14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3%、2.3%;水产品产量14.61万吨,同比增长5.2%,其中海水产品7.04万吨,同比增长7.6%,淡水产品7.57万吨,同比增长3.0%。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2.34万千瓦,同比增长25.5%,大中型拖拉机2732台,同比增长11.5%,联合收割机1866台,同比增长7.3%。机播面积68.43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81.78千公顷。

农村劳动力转移。据420户农户抽样调查推算,今年全市累计转移劳动力人数18.62万人,同比增长5.4%,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9.8%,比上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劳动力转移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份额也明显增加,据全市1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全市人平劳动力转移收入2846元,比上年绝对值增加661元,同比增长30.3%,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36.0%,比上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克难奋进。强化要素协调,加大扶持力度,全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2.23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12亿元,同比增长18.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0.91亿元,同比增长30.5%;实现利税总额18.23亿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利润9.28亿元,同比增长39.9%。全市工业用电量13.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从现价产值来看,2008年重工业实现现价产值112.58亿元,同比增长33.4%,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4%;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08年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实现现价产值142.22亿元,同比增长27.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7.3%;“两区”(指经济开发区和海洋经济开发区)工业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继续增长,2008年经济开发区实现现价产值43.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7.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开发区实现现价产值14.9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纱产量10.69万吨,同比增长1.4%;服装生产量1400万件,同比增长7.3%;合成氨生产量15.93万吨,同比增长97.3%;化学农药原药生产量4.41万吨,同比增长70.0%;水泥生产量115.5万吨,同比增长25.8%。从以上数据看传统产业增速趋缓,化工行业增势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