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湘阴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来势看好。全年共引进项目69个,协议引资40.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4亿元,其中引进外资企业2个,总投资6200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1560万美元。 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亿元,同比增长22.7%。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亿元,同比增长24.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总额5.8亿元,同比增长21.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总额26.8亿元,同比增长16.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亿元,同比增长68.8%;其他行业总额912.5万元,同比增长39.5%。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4.7%,肉禽蛋类同比增长53.5%,服装类同比增长52.1%,日用品类同比增长53%,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44.5%,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17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57.3%,家具类同比增长0.1%,化妆品类同比增长53.8%,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51.3%,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48.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6亿元,同比增长15.2%。2010年年末境内县级公路达到160公里;乡级公路达到818公里;村级公路达到925公里。全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628.8万吨公里,汽车客运量164万人,汽车旅客周转量9855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536万元,同比增长12%,其中:移动业务总量11790万元,同比增长1%;联通业务总量1900万元,同比增长1%;邮政业务总量1749.5万元,同比增长18%;电信业务总量4097万元,增长1.7%。固定电话年末用户5.6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46万户,农村电话用户4.19万户。全年移动电话用户22.2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66万户;互联网用户1.59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32万户。 旅游业继续推进,2010年全县共有旅行社2家,旅游景点8处,全年旅游产业总收入58000万元,同比增长15%;接待旅游人天数为3918人天。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43010万元,同比增长21.3%。全年税收收入32879万元,同比增加8877万元,同比增长27%。 金融存贷款均衡增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4976万元,同比增长22%,其中:储蓄存款359777万元,同比增长15.7%;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2431万元,同比增长36.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11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4100万元,同比增长35.9%,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7776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6324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283.6万元,其中:寿险业务赔款413.6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2870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县高考本二以上上线人数突破1500人,录取北大、清华3人。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82所,其中:小学146所,普通中学45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幼儿园8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岗教职员工6570人。全年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6422人,毕业生3392人。全县普通高中在校生9962人。全县初中在校生20869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7756人。特殊教育招生在校生7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8273人。 科技创新能力继续增强。2010年,全县共投入科技资金2160万元,同比增长13%,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6项,其中:国家16项,省级5项。申报专利154件。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27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视台1座。全年城乡放映公益电影4960场次。全年电视播出时间1200小时,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2%。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县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2.8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90个。全县体育场地2个,其中:体育馆1座,运动场1个,游泳池1个,各种训练房5个。 卫生事业逐步健全。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58人,注册护士528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887张。乡镇卫生院19个,床位327张,卫生技术人员415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下降。年末全县总人口75.69万人,同比增加0.35万人,增长0.46%,其中:非农业人口12.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905人,出生率为10.3‰;死亡人口3123人,死亡率为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1.9:100。 社会保障事业日趋完善。年末全县城镇就业人员9.07万人,净增加46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4.1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43250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0049人,新增参保4348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90860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000人,参加失业保险新增1885人,参加工伤保险新增4195人,参加生育保险新增514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7581万元,累积受益25044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000人。2010年,全县共归集住房公积金1.71亿元,同比增长32.34,住房公积金覆盖率达62%,年度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3312.5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日益改善。全年农民人平纯收入634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同比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2元,实际同比增长16.6%。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2%,城镇居民家庭为44%。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全县耕地面积42千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0公顷。全年水资源总量为9.24亿立方米。总用水量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8%。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1个,重点治理减排治污项目1个。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6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263公顷。公有经济造林面积189公顷,非公有经济造林面积1074公顷,全民义务植树800万株。 节能减排有新进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节能建设,不断强化企业节能监督管理,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40.9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3.47%,其中:煤炭消费量27.86万吨,电力消费量57202.9万千瓦小时。初步测算,全县万元GDP能耗为0.74吨/万元,与2005年比降低率为21.2%;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53吨/万元,与2005年比降低率为26.5%,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