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龙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2-24 漳州市龙海市统计局

全市组织实施“五大战役”重点项目154个,计划总投资515.8亿元。各大战役均超额完成投资任务。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民生工程战役分别完成投资82亿元、46.7亿元、15.6亿元、75.1亿元、5.04亿元,分别完成投资计划的102.5%、107.8%、103.9%、102.5%、108.9%。全市累计新征用土地2.1万亩,拆迁面积50.76万平方米,土地平整1.09万亩,有效确保项目用地需求。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4.60亿元,增长43.4%;限额以下零售额65.50亿元,增长12.2%。在限额以上贸易业中,商品销售额27.19亿元,增长42.4%;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31亿元,增长39.8%;消费品零售额4.60亿元,增长43.4%。

六、对外经济

全市海关统计进出口总值22.53亿美元,增长30.3%,其中,出口11.41亿美元,进口11.12亿美元,分别增长36.7%和24.4%。从贸易类型看,三资企业贸易出口9.77亿美元,增长32.5%;民营企业贸易出口1.64亿美元,增长68.6%。

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4个(含增资项目15个),注册外资2.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58亿美元,分别比增211.5%和30%。重大招商活动再创佳绩,漳台恳谈会、“9·8”投洽会、“11·18”农博会共签约项目74个,总投资2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5.53亿美元,注册外资8.87亿美元,签约项目、利用外资均好于往年。“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共落实成果对接37个,总投资13.9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全市公路运输货运量945万吨,增长7.5%,水路运输货运量422万吨,增长2.7%;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44088万吨公里,增长10.8%,水路运输货运周转量46010万吨公里,下降13.15%。公路客运量1045万人,增长8.7%,水路客运量120万人,增长3.5%;公路运输旅客周转量38161万人公里,增长9.3%,水路运输旅客周转量4180万人公里,增长5.3%。投入1200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5公里,农村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

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5.23亿元,增长16.0%;邮政业务总量0.50亿元,下降5.7%。本地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7.8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8.83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56.76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用户6.38万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以滨海旅游为龙头,以生态旅游为主体,全市旅游接待人数208万人次,总收入突破6.51亿元,比上年翻两番。龙江国际大酒店、温泉大酒店等旅游配套项目加快规划建设;完成隆教、双第、东泗温泉等度假区规划的编制、评审。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7.46亿元,比上年增收6.12亿元,增长19.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4.59亿元,增长4.7%;地方级财政收入22.87亿元,比上年增收5.47亿元,增长31.4%。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13.97亿元,增长26.4%;农业税收2.18亿元,增长31.4%;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57亿元,增长50.1%;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0.02亿元,下降96.8%;行政性收入0.70亿元,下降29.7%;罚没收入0.65亿元,下降17.6%;专项收入0.17亿元,增长31.7%;其他收入2.62亿元,增长340.4%。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企业存款52.39亿元,增长49.1%;储蓄存款余额123.0亿元,增长22.9%;其他存款43.82亿元,增长10.6%。本外币贷款余额131.47亿元,增长34.5%。其中,短期贷款82.95亿元,增长44.0%;长期贷款46.12亿元,增长29.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中、小学学校241所,其中普通中学36所,小学205所;中、小学专任教师6429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277人,小学专任教师3152人;中、小学在校学生9.91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3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5.5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其中女童入学率99.9%,初中升学率98.4%,高中升学率89.0%。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被省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市”,高考专科线以上的上线率位居漳州市首位;城镇中小学扩容工程步伐加快,92个校安工程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龙海一中新校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全年专利申请527件,年度专利授权422件,被评为省知识产权强县。灿坤实业研发中心获得国家技术中心认定,新增金冠等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星火、火炬和创新基金扶持项目5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3个,剧场、影剧院3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12.5万册。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9%。

年末共有医院、卫生院20所,实有床位数1678张,卫生技术人员1552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市第一医院新院区主楼和裙楼封顶,实施9个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全省农村卫生监督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加强白礁慈济宫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成功承办第六届漳州农运会并荣获金牌奖牌双第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全省体育“三十佳”,残疾运动员魏燕鹏在广州亚残运会上取得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22.08万户,人口81.4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92万人,农业人口65.57万人;男性41.08万人,女性40.42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2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56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353元,增长7.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46元,增长4.2%;城镇与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3.0%和48.7%。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27.77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08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通过实物保障、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解决2145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已有126户入住廉租房,222户入住经济适用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分别纳入新农保和新农合,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通门诊统筹实施办法。市财政共支出3900多万元,落实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医疗补助政策;调整提高退休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贴标准,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为全市人民办理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免收亡故人口基本火化费;解决城乡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8个,床位261床;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8031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68177人,参加失业保险40154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08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9173人,农村五保供养175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85138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4066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