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2-28 苏州市相城区统计局

2007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工作主线和“四城”建设目标,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扎实工作,实现全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着成效,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提高。

一、经济运行

综合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由上年的54775元增加到64301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3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仍是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35.40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0.45亿元,增长22.3%。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1:56.9:38.0调整为2.7:58.3:39.0。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2亿元,增长17.2%。

农林牧渔业

全区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4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全区三麦播种面积2.92万亩,油菜播种面积0.83万亩,水稻播种面积5.91万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3.3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73万吨。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家,较上年新增2家,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增长18.0%。农产品产品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新建迎湖优质水稻、消泾高效渔业和新埂蔬菜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个,无公害农业品7个,绿色食品3个。全区绿化覆盖率达22.1%,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优,基本形成了以蔬菜瓜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休闲观光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新格局。

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新增内外资农业项目13个(其中,增资5个),总投资10.56亿元。农产品质量建设全面提升,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操作、规模化经营,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监管,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台帐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区新增“三品”生产基地1万亩。累计“三品”基地规模达5.54万亩。畜牧业发展得到控制,初步形成了奶业标准化示范区、林地草鸡饲养标准化示范区、三元猪标准化示范区。全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27家,年存栏500只以上养禽场(户)25家,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3%。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行业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41.8亿元,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1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6%和29.2%。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外资企业主力作用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私营、三资产值分别占比达到33.0%和48.0%。2007年,全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9.93亿元,利税总额60.15亿元,利润总额32.15亿元,分别增长30.9%、27.1%和27.3%,产销率高达96.9%,工业用电24.2亿千瓦时,增长22.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如下:

建筑生产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工程质量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区54个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114.5亿元,施工面积达620.5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3亿元。

交通运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新建、改建公路里程6.87公里,开工建设道路36.32公里,开工建设桥梁112座,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83亿元。全面推进人民路、广济路北延(一期)和望亭物流大道、阳澄湖中路改建、永峰路等10条道路的工程建设。配合开展了绕城高速苏锡连接线、黄埭互通连接线、227省道分流线(三期)和苏虞张公路快速化工程的前期工作;优化公交规划,新增5条公交线路,形成覆盖全区的农村公路网络。

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和“创建消费者放心行业”、“诚信交通”、整治“黑车、黑驾陪”等专项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100人次,检查车辆1.9万余辆次,共查处各类违章630起,运输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幅度进一步加大,汽车、旅游、住房、教育、信息服务、文化产品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消费需求扩张和消费水平提升的条件下,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21亿元,增长17.2%。商贸业稳步发展,大型超市、连锁超市等经营业态不断丰富,购物环境明显改善。专业市场保持健康发展,交易秩序不断规范,交易活跃,华东机床交易中心、中翔商贸城二期相继开业,16家重点专业市场实现交易额超150亿元,增长25.0%。

金融业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业务发展良好,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49.47亿元、116.93亿元和206.84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30.8%、11.1%和23.5%。

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已有商业银行13家,保险公司12家入驻我区。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开发结构不断优化,价格走势平稳,开发总量保持上升。在国家对房地产投资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营造和改善环境,打造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7.7亿元,比上年增长90.7%;商品房施工面积384.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77.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到42.2亿元。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各项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224个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事业人员聘用制,新进人员全部通过公开招聘录用。完成了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健全,确认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及法定授权组织32个,行政许可项目142项。通过制定《行政服务中心重大事项联合审批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明确行政审批事项联办操作程序,规范完善重大项目联审制度。积极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加强了对拟上市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快速推进,新增专业经济合作组织6家,累计达到20家;新增社区股份合作社40家,累计达到96家,新增享有股份的人数12.56万人;所有行政村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推进土地流转试点,渭塘镇被定为市级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