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的“思想大解放、发展大跨越、民生大改善”要求,围绕“四城”建设目标,转变思想观念、狠抓任务落实,开拓进取,勇于突破,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经济运行 综合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由上年的64301元增加到75683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07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仍是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58.6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0.55亿元,增长22.2%。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7:58.3:39.0调整为2.6:57.4:40.0。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74.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8亿元,增长23.5%。 农林牧渔业 全区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区三麦播种面积2.34万亩,油菜播种面积0.59万亩,水稻播种面积4.50万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3.5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30万吨。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家,较上年新增1家,实现销售收入34.4亿元,利税3.5亿元。全区新增绿化面积2.44万亩,绿化覆盖率24.8%,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7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0.4%;种植各类花卉3200万株;环太湖2100亩生态林带全面完成;太平葫芦岛芙蓉园一期、盛泽湖月季园、花卉植物园、荷塘月色二期“四大公园”基本建成。全区拥有省、市、区、镇四级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14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3个、区级4个、镇级6个,已建成总规模47585亩。新增绿色食品9个,新增虞河牌樱桃番茄等苏州市名牌农产品(食品)7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优,基本形成了以蔬菜瓜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休闲观光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新格局。 农业外向化水平显着提高。全区新增“三资”投资农业项目5个,外资增资项目3个。外资总投资3906万美元,注册外资905万美元。内资项目4个,总投资2.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00%。实际到账外资1435.5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79.4%。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625万美元。农产品质量建设全面提升,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操作、规模化经营,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监管,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台帐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畜牧业发展得到控制,初步形成了奶业标准化示范区、林地草鸡饲养标准化示范区、三元猪标准化示范区。全区生猪存栏6.32万头、家禽存栏14.36万羽,现有奶牛7683头。生猪、家禽、奶牛等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87%、80%和96%。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行业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61.93亿元,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74.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2.7%。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外资企业主力作用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私营、三资产值分别占比达到33.5%和44.4%。2008年,全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33.40亿元,利税总额72.13亿元,利润总额37.44亿元,分别增长18.3%、19.9%和16.5%,产销率高达96.3%,工业用电25.24亿千瓦时,增长4.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如下: 建筑生产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工程质量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区59个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181.68亿元,施工面积达694.26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8.17亿元。 交通运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08年开工建设道路62.6公里,计划总投资22.63亿元,年内完成道路49.8公里,完成投资14.9亿元。危桥改造12座,其中6座已完成新建,5座已完成改建。人民路北延、广济路北延、荷月东路、西路、华元西路、河西路等道路全面开工,华元东路、学府路、铁西路市民活动中心段、古巷路等道路峻工通车。中心商贸城荷月路、广济路北延、人民路北延及Y型桥等工程主体完工,蠡口大桥、悉尼桥等38座世界名桥完成土建工程,部分桥梁实施装修工程。协调京沪高铁征地拆迁和三线迁移等前期工作。目前全区拥有公交线路43条,拥有公交车396辆,公交密度达到1.1辆/平方公里·陆地。组建了区公交场站公司,建设完成了北桥、太平、黄桥、黄埭等6个镇级客运站和8只公交首末场站,建设总面积11337平方米。 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和“创建消费者放心行业”、“诚信交通”、整治“黑车、黑驾陪”等专项整治活动,共计检查各类运输车辆36000辆次,查处违章1008起,其中非法营运286起,无危险品资质146起,无道路运输证125起,有力的维护了运输市场秩序。继续开展打击“超限”运输专项行动,共检查各类车辆495辆,查处超限车辆416辆,卸驳载189辆,卸驳载货物887.4吨,处罚人民币109万元,较好地遏止了“双超”现象,运输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幅度进一步加大,汽车、旅游、住房、教育、信息服务、文化产品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消费需求扩张和消费水平提升的条件下,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8亿元,增长23.5%。商贸业稳步发展,大型超市、连锁超市等经营业态不断丰富,购物环境明显改善。专业市场保持健康发展,交易秩序不断规范,交易活跃。 金融业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业务发展良好,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16.75亿元、159.25亿元和252.63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27.0%、36.2%和22.1%。 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已有商业银行13家,保险公司12家入驻我区。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开发结构不断优化,价格走势平稳,开发总量保持上升。在国家对房地产投资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营造和改善环境,打造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5.0亿元,比上年下降5.8%;商品房施工面积367.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7.8万平方米,销售额达到32.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