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2-28 苏州市相城区统计局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最具挑战性的一年。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影响到实体经济,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严峻考验,区委、区政府领导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三区三城”为目标,以“创造科学发展新优势,谋求‘四城’建设新跨越”为主题,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谋创新与促发展相结合,重民生与抓经济相结合,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经济运行经历了下降、企稳、回升三个阶段,逐步朝积极方向转化,经济触底回升的态势得到巩固和确立,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一、经济运行

综合

全区经济企稳回升,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行业发展更趋协调,发展方式有效转变。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全区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由上年的75683元增加到82352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88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仍是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完成增加值168.5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4.02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6:57.4:40.0调整为3.3:55.7:41.0。

农林牧渔业

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生产格局。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5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6.3%。新增现代农业示范区面积5000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00亩、高效农(渔)业面积达1.3万亩,新建千亩以上规模化示范区1个。新增绿色食品基地2个,新增绿色食品12个,其中蔬菜11个、阳澄湖大闸蟹1个。以“四园四带一中心”生态建设为重点,打造“花城”建设新亮点,提升“花城”建设新水平。全区新增绿化面积1.8万亩,种植各类花卉2000万株。

城乡一体化改革顺利推进,“二镇三区”试点区域加快农民集中居住点及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完成投资12.3亿元,渭塘、阳澄湖、开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规划通过起专家论证。

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和建筑业

在一系列保稳促调政策措施的有力提振下,工业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生产稳步回升,重点产业保持优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营效益逐月向好,结构调整效果初显。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55.01亿元,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72.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4.6%。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外资企业主力作用增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私营、三资产值分别占比达到34.2%和43.1%。2009年,全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43.90亿元,利税总额83.36亿元,利润总额41.34亿元,分别增长7.6%、12.1%和10.4%,产销率高达98.8%,工业用电25.74亿千瓦时,增长2.0%。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如下:

建筑业稳步发展,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区69个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总额225.93亿元,施工面积达741.67万平方米,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0.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4%、6.8%和27.1%。

交通运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明显提速。全年建设道路52条,其中续建18条,新建34条,里程115.65公里,总投资29.05亿元,创历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之最。开行新公交线路6条,共计新增公交车33辆,延伸和调整区间线路3条,引进了319辆出租车落户相城。完成2个农村客运站和1个公交首末站新建工程,新建200只候车亭,基本实现公交候车亭全覆盖。

国内贸易业

全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城乡流通网络加快完善,商贸中心区集聚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4.81亿元,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19亿元,增长63.9%。

消费结构提档升级。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吃、穿、用商品零售额分别为2.59亿元、0.35亿元和16.93亿元。汽车、高端科技产品、时尚消费品、更新换代产品成为消费热点。热销商品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51.3%,家具类零售额增长56.3%,家电类零售额增长3.5%。商贸业稳步发展,大型超市、连锁超市等经营业态不断丰富,购物环境明显改善。专业市场保持健康发展,交易秩序不断规范,交易活跃。

金融业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业务发展良好,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0.42亿元、199.08亿元和370.94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48.5%、25.0%和46.8%。

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已有商业银行14家,保险公司12家入驻我区。

房地产业

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引导,积极提振市场信心。2009年以来,市场刚性需求得到释放,全区商品房销售走出低谷,房产交易比较活跃。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18亿元,比上年下降17.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0.3%。商品房施工面积455.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1%;竣工面积98.7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2%。商品房销售面积147.00万平方米,增长207.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7.10万平方米,增长232.4%。全年二手房交易成交面积52.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6.6%,其中住宅32.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55.3%。

旅游业

旅游业围绕打造“苏州相城,休闲天堂”旅游品牌形象,充分利用办节造势、媒体宣传,有效地提升了相城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区接待游客达210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总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2%。成功承办了第二十三届全国荷花展、第四届中国·苏州美食节,举办了首届阳澄湖旅游节;区生态农业示范园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珍珠宝石城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莲花村被评为苏州十大生态旅游村。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等政策,渭塘镇、阳澄湖镇被列为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先导区,分别实施了城乡一体化集中安置点、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积极探索金融创新,设立了“相城创投基金”,永大、永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企业上市步伐加快,罗普斯金在深圳中小板顺利上市,2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2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区属国有公司多元化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参与城市经营和开发,共启动建设项目72个,总投资62亿元。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完成了离休干部、机关退休人员津贴补贴规范工作。加强了区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和区直属国有企业用工管理。做好了区政府机构改革各项准备工作。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取得新进展,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