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龙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2-24 漳州市龙海市统计局

龙海市统计局

(2011年3月18日)

2010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莅漳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龙海”发展主线,集中力量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7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10.08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107.22亿元,增长10.3%。人均GDP预计达到41806元,比上年增长14.5%。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与上年比略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1.5:58.0:30.5调整为11.1:58.9:3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7%(见表1),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上涨4.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0.8%。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0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762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综合实力仍然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大项目还不够多;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四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化进程有待进一步推进;五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二、农业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89亿元,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24.01亿元,增长3.6%,全市播种面积56.58万亩,粮食产量11.09万吨,分别增长2.6%和4.9%。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水果8.59万吨,增长3.6%;食用菌10.09万吨,增长10.2%;蔬菜、瓜果产量36.29万吨,增长3.6%;花卉种植面积2.78万亩,花卉业产值2.85亿元。“浮宫杨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格林毛豆实验基地获得“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全省首家县级“农机超市”。全市6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98.2亿元。累计投资2.28亿元,加固小型水库7座、海堤12.66公里、防洪堤17.1公里,清淤整治河道71.8公里,改造排灌水工程6.3公里,整治基本农田8491亩,如期完成南溪下游河道防洪排涝整治工程。

林业产值0.89亿元,增长4.4%。全年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0.38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0.32万亩;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3万亩;成林抚育面积1万亩。“四绿”工程新种树木70多万株,“三沿一环”造林绿化3600亩,绿色通道扩建和绿化美化净化99.3公里;创建漳州市级绿色乡镇2个、绿化模范村16个。

牧业产值8.52亿元,增长2.6%。肉类总产量4.31万吨,增长4.9%。禽蛋产量1.0万吨,增长4.1%。

渔业产值30.68亿元,增长4.8%。全年水产品总量34.55万吨,增长2.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5.7万吨,增长1.2%,淡水产品产量8.85万吨,增长4.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0.0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其中,种植业机械动力5.87万千瓦,增长5.8%;渔业机械动力24.36万千瓦,增长2.0%;运输机械动力4.14万千瓦,下降3.72%;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动力0.69万千瓦,增长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757.09亿元,可比价增长26.1%;实现工业增加值194.00亿元,增长18.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0.2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产值708.16亿元,可比价增长27.6%(见表3)。年末规模工业企业数达442家,其中本年新增企业6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14家,比上年增加26家,实现产值603.9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85.3%,对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3.0%,拉动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6.0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势强劲,实现产值244.66亿元,增长63.0%,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6.0%,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7.5个百分点,是支撑规模工业增长的生力军。

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速度较快行业主要有:印刷业增长224.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7.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0.2%;产值总量前三大行业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150.81亿元,增长48.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4.76亿元,增长23.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74.03亿元,下降16.7%。

规模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饲料146.18万吨,增长39.3%;精制食用植物油23.57万吨,增长155.7%;饼干9.41万吨,增长203.6%;罐头57.41万吨,增长40.2%;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60.04万吨,增长15.1%;纸制品26.96万吨,增长25.5%;钢材111.72万吨,增长18.7%;改装汽车4643辆,增长40.1%;发电量171.80亿千瓦时,下降22.8%。

品牌建设成效显着,“紫山”被国家工商总局认证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着名商标6个、省名牌产品8个和漳州知名商标17个。

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07亿元,增长42.7%。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49.73亿元,增长57.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6.04万平方米,增长2.3%。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275.7万平方米,增长20.0%,投标承包面积占全部施工面积的比重为96.4%;全年新签合同价款62.2亿元,下降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03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3.78亿元,增长43.2%;农村投资15.25亿元,增长18.4%。本年竣工房屋建筑面积68.16万平方米,下降8.0%,其中竣工住宅建筑面积57.87万平方米,下降4%。

在城镇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65亿元,下降6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0.82亿元,增长56.3%,其中工业投资60.82亿元,增长5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7.73亿元,增长12.9%。城镇以上非国有投资达71.37亿元,增长42.1%,其中民间投资完成50.67亿元,增长62.9%。房地产开发投资33.06亿元,增长50.1%。商品房销售额30.37亿元,增长27.2%。商品房销售面积60.52万平方米,下降1.5%。其中,现房销售面积13.14万平方米,增长17.3%,期房销售面积47.38万平方米,下降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