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市疾控中心、市第一医院传染病区工程、市“120”指挥中心等重点工程已经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各类疫情总发病率低于在全省平均水平。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显着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4%、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三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9‰以内,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巩固在95%以上。职业病危害检测覆盖率90.79%,职工健康体检率78.84%。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实现村村有卫生所,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得到大幅改善。 十一、环境保护 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41%;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79%。实施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禁建区内规模畜禽场开始治理。5个县城和沿江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全面开展,中心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为45%和90%。主要水域水质明显提高,辖区内地表水达到或优于国家三类水质标准的占90.3%,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能力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70元,比上年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59元,增长7.7%。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活质量继续改善,文化娱乐、假日旅游、交通、住房等新的消费热点不断升温。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7224元,增长4.4%,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2.4%,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0%;交通通讯支出增长8.1%。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2.7%下降到42.2%。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也由上年的48.9%下降到47.7%。彩电、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逐渐普及,拥有量大幅增长,移动电话、微波炉、电脑、空调、摄像机也逐步走进了农民家庭。 继续建立健全社会各类保险制度。至2005年12月底,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分别达到21.7万、22万和30.7万人。全市城乡12.1万人享受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南平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