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1-04 锦州市统计局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1.9%。房屋施工面积254.2万平方米,增长5%;竣工面积161.7万平方米,下降13.1%,竣工率为63.6%。商品房竣工面积78万平方米,下降27.4%;商品房销售面积40.3万平方米,下降20.7%。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增加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8%。公路货运量4559万吨,比上年增长10.2%,货物周转量111443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2114万人,比上年增长36.2%,旅客周转量54284万人/公里;水运货运量10万吨,增长66.7%,水运货物周转量14400万吨/公里;锦州港港口吞吐能力又上新的台阶,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006万吨,比上年增长39.1%。

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通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移动电话用户迅速增加,电话普及率逐年增长。年末,全市城乡实有电话41.8万部,比上年增加10.5万部,其中,住宅电话32.5部,增加6.4万部;城市拥有公用电话点19524处,新增公用电话点5666处。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3万户,增加16.6万户,增长了1.2倍。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3.7部(不含移动电话数),比上年增加3.4部。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89%。计算机网络用户已达2.12万户。

五、国内贸易

我市消费品市场商品丰富,货源充足,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作用不够明显,消费品市场仍处在低速运行阶段。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61.6亿元,增长6.9%;餐饮业完成7.6亿元,增长65.2%。按销售地区分,市级完成消费品零售额57亿元,比上年增长2%;县级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3.2亿元,增长7.3%;县以下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8.7亿元,增长4.5%。按经济类型分组,国有经济完成12亿元,增长103.2%;集体经济完成9.1亿元,增长4%;私营经济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亿元,增长72.3%;个体经济完成41.4亿元,下降0.5%;股份制经济完成1.8亿元,下降60.8%;其他经济完成16亿元,下降20.7%。

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实现111.9亿元,比上年下降8.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35.2亿元,限额以下及个体户销售额76.7亿元。

城乡集贸市场继续得到发展。2000年集市贸易成交额为56.7亿元,比上年增长3.7%。

市场物价打破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2000年居民消费价格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了0.7%。分类别看,衣着类上涨2.3%,居住类上涨2.9%,服务项目类上涨8.1%,食品类下降1.3%,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1.0%,医疗保健用品类下降3.2%,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6.7%.。

六、对外贸易

利用外资额高幅增长。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31个,比上年减少12个,新签合同金额129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实际利用外资5939万美元,是上年的4.6倍。受化工产品出口下降影响,对外供货值有所下降。全年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16.7亿元,比上年下降14.2%。其中,粮油食品类2.6亿元,下降2.9%;服装类1.8亿元,增长11.3%;五矿冶金类6.1亿元,增长5.1%;化工产品0.9亿元,下降85.9%。

国际旅游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755人次,比上年增加874人次。其中,港澳台胞682人次,外国人3073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7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7万美元,增长11.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各项税收完成9.1亿元,增长4.7%,其中,增值税1.2亿元,营业税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和20.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8亿元,比上年增长6%。生产性支出4.1亿元,下降2.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0.8亿元,增长8.7%;企业挖潜改造资金0.3亿元,下降67.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0.7亿元,增长9.8%。非生产性支出14.6亿元,增长9.1%;教育事业费支出2.6亿元;增长7.4%;社会保障补助费1.9亿元,增长7.9%。

金融机构运营良好,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0.4亿元,比年初增加28.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4亿元,比年初增加16.3亿元;企业存款余额55.9亿元,比年初增加11.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4.7亿元,比年初增加9.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9.1亿元,比年初增加9.5亿元;中长期贷款24.4亿元,比年初减少0.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25.8亿元,现金支出93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22%。全年货币净投放量12.3亿元,比上年下降的26.3%。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0年全市保险业务承保额达到270.3亿元,保费收入3.3亿元,比上年增长6.5%,赔付额1.8亿元,增长38.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亿元,与上年持平,赔付额1.3亿元,增长62.5%;人寿险保费收入2.0亿元,增长11.1%,赔付额0.5亿元,与上年持平。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效显着。已申请授权专利128项,比上年度增长20%。到2000年底全市累计申请专利量达1482项。农业科技“215”计划(两个产业化基地建设、一个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五个科技攻关项目)顺利实施。北宁京黄优质肉鸡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同义县的“大枣良种引进丰产栽培与开发应用”2个项目被列入2000年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全市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科技贡献份额达到55.5%。我市成功的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北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销大会和2000年电脑节,同时还举办了青少年计算技能电视大赛和微机网页制作大赛,增强了我市区域经济地位和信息产业的辐射功能。重点实施的“511”(5个高新技术系列产品、扶持10个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培育10个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进展顺利,企业科技含量不断增加。重点发展的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全面增强了我市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全市乡及乡以上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6万人。

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大幅扩招,社会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全市共有高校5所,在校学生2.3万人,比上年增长21.1%。中小学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普通中学173所,在校学生14.8万人,其中,初中143所,在校学生11.7万人,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7.3%。由于布局调整全市现有小学979所,比上年减少22所,在校学生25.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4%。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中等专业学校9所,在校学生1.2万人;职业中学45所,在校学生0.95万人。各类成人教育办学规模扩大。成人教育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万人,成人中专14所,在校学生0.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