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自贡市统计局 2003年3月14日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老工业城市各项改革,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显着提高,“六大工程”进展顺利,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综合 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8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幅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60亿元,增长5.2%,较上年增幅提高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2.10亿元,增长12.6%,较上年增幅提高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53亿元,增长10.1%,较上年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6%,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55.9%,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33.5%。第二产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0个百分点。从支出角度看,总投资的贡献率为34.7%,总消费的贡献率为65.3%。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20.5:45.1:34.4调整为20.2:45.3:34.5,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2、0.1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水平略降。200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同比上升0.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0.8%,非食品类价格下降0.6%,服务类价格上涨0.9%;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8.6,下降1.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9%,生活资料价格下降4.6%,原燃材料价格下降0.1%;房地产价格总指数为99.8,下降0.2%。 企业处于景气状态。企业综合景气指数平均水平为104.8点,比上年高20.2点。第四季度为107.0点,分别高出第一、第二、第三季度2.8、2.2和3.8点。 全市经济总体上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但还存在经济增长基础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个别企业亏损严重等矛盾和问题。 农业 2002年,全市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农、林、牧、渔各业均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47亿元,同比增长7.7%,比上年增速快4.4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124.93万吨,增长3.8%;油菜籽产量1.80万吨,增长7.2%;甘蔗产量3.26万吨,增长8.0%;茶叶产量2861吨,增长42.2%;蔬菜产量90.46万吨,增长9.2%;水果产量6.30万吨,增长37.7%。 继续开展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林业生产得到较好发展。全年完成天保造林1.10万亩,封山育林0.7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9.00万亩,配套荒山造林9.00万亩。 养殖业保持发展。其中生猪生产保持稳定,草食牲畜和家禽快速发展,水产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肉产量19.48万吨,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17.20万吨,增长2.6%;羊肉产量1.9万吨,增长25.9%;禽、兔肉产量5.72万吨,增长19.7%;禽蛋产量3.51万吨,增长24.5%;水产品产量2.81万吨,增长10.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2.74万亩,比上年增长1.7%;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9.23万千瓦,增长8.4%;农村用电量2.55亿千瓦小时,增长7.1%。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市乡镇企业增加值34.02亿元,增长19.0%;净利润3.14亿元,增长19.4%;税金总额3.01亿元,增长6.0%。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6.12亿元,居全省第七位,比上年增长24.5%,增速比上年快3.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8.7%;重工业完成产值8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9.8%。从行业看,机电、化工、食品饮料、有色金属、公用事业、非金属制品、化纤纺织、制盐业完成产值分别为37.81亿元、18.34亿元、10.55亿元、9.77亿元、7.32亿元、7.16亿元、6.68亿元、5.17亿元。制盐、机电、化工行业产值增速分别为46.7%、40.8%、25.4%。全市共有24户工业企业产值过亿元,4户企业产值超过5亿元。新产品产值24.10亿元,增长72.7%;实现工业增加值32.90亿元,同比增长21.4%;出口交货值5.81亿元,增长2.6%。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其中,原盐175.16万吨、增长65.2%,烧碱14.75万吨、增长6.0%,纯碱44.14万吨、增长9.7%,化肥14.70万吨、增长14.7%,平板玻璃272.72万重量箱、增长8.4%,水泥140.20万吨、增长16.1%,焊条6.52万吨、增长9.7%,发电量5.72亿千瓦时、增长21.3%。化纤、纺织产品下降。其中,布2849.60万米、下降0.6%,聚酯5.29万吨、下降19.5%。 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05.23亿元、增长24.1%,增速加快3.2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9.2%。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3.43亿元,同比增长3.45倍。实现税利8.39亿元,同比增长90.6%。企业亏损面为19.6%,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9.9点,比上年提高21.5点。总资产贡献率6.4%,提高1.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1.0%,下降0.1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1.1次,提高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6%,提高2.7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三级及其以上建筑企业107个,比上年增加28个。单位工程施工个数1420个,增加236个。实现利税总额0.77亿元,增长24.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1.68万平方米,增长14.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8.23万平方米,增长6.9%。 固定资产投资 受基础设施项目、工业技改等“六大工程”项目的拉动,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55亿元,比上年增加3.42亿元,增长10.0%。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3.29亿元,增长6.2%;非国有单位项目完成投资24.26亿元,增长12.2%。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9.97亿元,增长18.2%;更新改造投资6.75亿元,增长30.3%;房地产开发投资10.50亿元,下降1.0%。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创历史新高,房地产投资降温。 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加大。在国有和其他经济投资中(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04亿,增长23.5%;制造业完成投资5.58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化学工业完成投资2.73亿元、增长89.6%,机械工业完成投资1.17亿元、下降14.6%,冶金工业完成投资0.79亿元、增长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