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恩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市人民在恩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一、综合 全市生产总值933095万元,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817万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333044万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455234万元,增长9.7%。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1%,金融业增长6.0%,房地产业增长25.0%,其他服务业增长11.27%。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52︰35.69︰48.7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0090元。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到2010年底止,全市发展民营企业1119户,注册资金127709.80万元。个体工商户11843户,注册资金20982.70万元。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12.19亿元,增长35.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02%。民间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实际利用民资完成48.32亿元,同比增长60.64%。 全市年末单位从业人员33676人,比上年减少0.51%,在岗职工33022人,比上年减少0.7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144元,比上年增长25.63%。 金融运行态势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311222万元,比年初增长15.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08178万元,比年初增长18.10%;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37308万元,比年初增长34.4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优化欠理想,经济竞争力不强,工业经济总量较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化肥、食品、居住类价格涨幅偏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我市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对农村的各项政策,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全年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245691万元,发展速度为108.3%。农业增加值144817万元,发展速度为108.3%。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4.33亿元,比上年增长58%。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82.63亿元,利润总额3.58亿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5686万元,效益有所好转。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2129万元,增长51.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8187万元,下降24.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1.6%下降到10.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47973平方米,增长50.0%,实现商品房销售额74026万元,增长72.7%。全市商品待售面积221272平方米,增长13.8%。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8个。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产值84175万元,上升45.2%。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6万平方米,下降4.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8万平方米,下降57.6%,其中住宅类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2万平方米,下降72.4%。 五、交通运输、电信 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现有民用汽车25000辆,营运车1793辆,全年完成客运量51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1431万人公里;货运量225.33万吨,货运周转量6593.3万吨。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3.95万吨(其中进港货物41.4万吨,出港货物2.55万吨。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600.847公里,其中水泥(含沥青)路846.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94公里;等级公路891.38公里,等级公路每百平方公里52.5公里。 电信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0万户,比上年减少2.79%;其中城市用户4.9万户,农村用户4.1万户;互联网用户5.76万户,比上年增长98.62%;移动电话(含小灵通)用户32.7828万户,比上年增长27.69%。 六、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平稳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亿元,增长17.5%。其中批发零售业46.6亿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6.7亿元,增长17.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5宗,同比增长36.36%;合同利用外资3155万美元,同比增长161.6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777万美元,同比增长6.01%。 外贸进出口总额28486万美元(海关数据),同比增长37.5%。其中,出口总额21220万美元,增长34.41%;进口总额7266万美元,增长47.81%。从各经济类型企业出口情况看,国有企业出口96万美元,下降38.85%,三资企业出口12077万美元,增长35.94%,私营企业出口9047万美元,增长34.09%。 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302.2万人次,比2009年同期增长11.8%;旅游产业链总收入11.9亿元,增长12.9%。 八、环境保护与社会安全 城市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维持在国家二级标准水平,市区全年空气指数58,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10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平均值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达到良好水平。二氧化硫平均浓度0.004,二氧化氮平均浓度0.018,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0.146;全年降雨pH均值5.73,全年酸雨发生1次;市内主要河流—锦江河水质保持基本稳定,达到国家Ⅱ—Ⅲ类地表水标准,其中西门教师村和义兴断面达Ⅱ类,中游市区段达Ⅲ类,恩平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符合国家Ⅱ类地表水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0分贝,市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值66.5分贝,优于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建城区绿化覆盖率40.37%。 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347起,比上年上升9.12%;死亡34人,比上年下降14.63%;受伤451人,比上年上升9.2%;直接经济损失136.48万元,上升7.56%。其中,工矿企业职工伤亡事故1起,比上年下降75%;死亡1人,下降66.67%;无受伤;经济损失20万元,下降81.31%;道路交通事故325起,上升4.17%;造成死亡34人,下降5.56%;受伤451人,上升9.73%;直接经济损失21.03万元,上升18.2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8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2.26人,工矿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8人,十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为0人。 九、科技、教育、文化、体育 科技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财政“科技三项费用”为109万元,比去年增加了19万元。企业新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4项,江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6项,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获得省和江门市立项的共17项,其中省级8项、江门级9项。实施科技成果推广计划3项。获江门市科学技术奖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评选出恩平市科学技术奖2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评选出恩平市科技论文奖21篇,其中一等奖5篇,二等奖9篇,三等奖7篇。专利申请量242件(其中发明12件、实用新型48件、外观设计182件),授权量237件(其中发明3件、实用新型33件、外观设计201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江门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广东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家。2010年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5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