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恩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市现有中小学68所,其中独立普通高中1所,完中4所,职中2所,初中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41所,分教点32个,在校中小学生68080人,其中小学34124人,初中25088人,高中7341人,中职1527人。幼儿园25所,在园幼儿8493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43人。学前三年入园率80%;特殊教育入学率97.67%。小学入学率100%,毕业率99.5%;初中生入学率99.0%,毕业率95.02%,“普九”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市要求。 全市现有教职工4671人,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8.62%,大专率62.24%,本科率23.18%;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8.6%,本科率67.92%;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87.13%,职中教师学历达标率82.86%。 现有等级学校共44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一级学校3所,江门市一级学校18所,市一级学校22所。达到省规范化学校标准的学校17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明显效果,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整体改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目前全市拥有镇级文化站11个,广播站10个,影剧院5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新华书店1间,农家书屋62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曲艺社15个,2010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60场次(含电影放映专场),观众达38万人次,全市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万多册,全年读者流通人数达2万人次。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的46%。学校体育锻炼标准的施行率达100%,全市平均每年有2000多队次、30000多人数参加了各类体育竞赛活动。11个镇(街道办)全部达到“一场一室”的要求。平均每天有5000多人次参加了球类、田径、棋牌、操舞等项目健身活动。体育中心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建有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体育广场。规模760平方米的综合训练馆已建成投入使用,改善了训练条件。为群众提供的健身项目有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健身操及器械,每年约有50000人次参与体育中心健身活动。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65平方米。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人口环境进一步优化。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501217人,比上年末减少151人,同比减低0.30‰,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95人。截止至2010年9月底止(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为2010年计生考核年度),全市已婚育龄妇女101827人,已落实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87489人,节育率85.92%。全市常住户籍人口出生4158人,出生率为8.23‰,自然增长率为2.60‰,计划生育率为93.75%,出生人口性别比115.33︰100;常住户籍人口共落实计划生育手术4608例。 人民生活稳定,收入逐步提高。据住户抽样调查统计,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71.72元,均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836人,比上年增长12%;参加失业保险22989人,比上年增长13.9%;参加工伤保险19335人,比上年增长99%;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0598人,比上年增长12.8%;参加生育保险18711人,比上年增长136%。全市现有12750名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比去年增长8%;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23576万元,比上年增长55.7%;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0544万元,比上年增长31.1%。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评定低保对象6328户13378人,低保面占全市总人口2.73%,累计发放低保金1392万元,其中,城镇居民628户1584人,发放低保金190万元,人月均补差100元,农村村民5700户11794人,发放低保金1202万元,人月均补差85元。此外,全额资助低保对象、五保老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中,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年30元,共33.4万元;城镇低保对象每人每年200元,共31.6万元。给予医疗救助特困群众118人,发放救助金5.6万元。从4月份开始,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从原来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180元,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五保对象的生活。 拥有社会福利院1间,社会福利院床位298张,收寄养人数178人;拥有敬老院11间,敬老院收寄养人数295人,敬老院床位402张。 注:⒈本公报统计数据为进度数。 ⒉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指批发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和零售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 ⒌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