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图9:2007—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 截至2011年末,全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达到617万人,同比增长3.04%。其中参保职工为396.4万人,增长0.89%。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50万人,增长1.23%。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7万人,增长0.7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1.6万人,增长10.35%。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5.9万人,增长8.18%。 2011年全省共筹集城乡低保资金41.84亿元,其中城市低保资金31亿元,农村低保资金10.84亿元。城市低保月标准和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267元和228元,比上年增长18.14%和15.15%;农村低保年标准和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582元和1200元,增长19.94%和21.33%,有效保障了全省213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全年投入医疗救助资金6.3亿元,资助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09万人次,其中直接救助60万人次。全年省财政共下拨救灾资金1.74亿元,妥善安排了201.5万人次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2011年全省完成困难户泥草房改造52297户,超出年初省政府计划任务数2961户。2011年省财政列支农村五保供养补助经费5973万元,目前,全省共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1.9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3.3万人,分散供养对象8.6万人,集中供养年人均补助标准为3000元,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补助标准为2000元。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全省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827个。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1年,全省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82.47万吨,比上年下降1.15%;氨氮排放量5.82万吨,比上年下降0.91%;二氧化硫(SO2)排放量41.32万吨,下降0.88%,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60.47万吨以内。 编制完成了《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吉林省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其中,松花江流域共列入152个项目,总投资97.87亿元;辽河流域共列入74个项目,总投资56.36亿元。2011年松花江流域实施规划项目58个,总投资21亿元;辽河流域实施规划项目18个,总投资2亿元。 全省空气质量状况总体稳定,所有地级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9天。 全省20条江河的74个监测断面中,好于Ⅲ类水质断面的占63.5%。松花江流域出省界断面稳定保持国家规定的水质要求。 全省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区3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7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0.77万公顷,占省域国土面积的12.31%。 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1430起,死亡1656人,同比减少1092起,减少死亡人数105人,分别下降8.7%和6%。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事故119起,死亡156人,同比减少19起,减少死亡人数52人,分别下降13.8%和25%。 2011年全省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59,同比减少0.041,下降20.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677,同比减少0.423,下降10.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88,同比减少0.52,下降37.1%。 说明: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使用的畜牧业统计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提供的重点监测数。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八大重点产业是指我省重点发展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信息、医药、冶金建材、能源、纺织等八个重要产业。 [6]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7]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8]从201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用新的分组,即将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组由“市”、“县”、“县以下”改为“城镇”、“乡村”;取消按行业分组,新设按“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额”两种消费形态的分组。 另:本公报中使用的部分指标数据,为中省直相关部门提供的行业统计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