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2-29 马鞍山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总额大幅上升。全年进出口总额41.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3%。其中,出口7.93亿美元,增长16.9%;进口34.04亿美元,增长44.4%。

利用内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实际利用内资830.16亿元,比上年增长69.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升。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105.8万人,铁路货运发送量494.8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6351.7万吨,比上年增长10.3%。集装箱吞吐量8.0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94.1%。马濮一级公路正式通车,成为连接江苏的重要通道。人头矶港区主体工程竣工,太平府航道开通。205国道升级改造工程开工,105省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裕溪河大桥项目顺利推进。升级改造县乡道路91.3公里、通村道路53.6公里。

邮电通讯业日趋完善。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64.9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2.4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153.08万户,比上年增加41.46万户。年末宽带用户为24.83万户,比上年增加4.62万户。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以区划调整为契机,一批重点旅游景点、旅游通道和旅游项目相继建成。全年旅游业总收入81.99亿元,比上年增长66.5%;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204.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8%。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5.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3%。年末星级饭店为24家;其中,四星级6家,三星级8家。现有A级景区13处,其中4A级景区1处。年营业额在亿元以上的旅游企业6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8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见图五)。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年累计财政支出13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98亿元,比上年增长32.3%。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18.88亿元,比上年增长57.5%。

信贷规模稳步扩张。招商银行、光大银行马鞍山分行开业运营,民生银行马鞍山分行获准筹建,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至18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94.03亿元,比年初增加115.82亿元;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511.02亿元,比年初增加38.7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06.25亿元,比年初增加174.7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67.19亿元,比年初增加107.42亿元;中长期贷款363.99亿元,比年初增加52.34亿元。

保险事业有序发展。全市各类保险机构18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2.24亿元,比上年下降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人身险保费收入15.33亿元,比上年下降8.8%。

九、城市建设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全市大建设、大发展步伐,城市综合承载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为8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9.42%。钟山路、泰山路续建工程建成通车,为“三馆”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采石三元洞陈列改造竣工开放,牧子藏馆正式对外开放。山河村泵站完成主体封顶,将为城市安全度汛发挥作用。

城市绿化展现新貌。完成天门大道、九华路、印山路等近20条市管道路两侧22万平方米空地绿化。全年植树2.5万株,草坪及地被20.17万平方米,种植花卉211万株。新增绿地面积193公顷,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2%。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成效显着。全年专利申请量2449件,比上年增长80.6%。55个项目被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8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火炬计划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3项。开展2011年度省科技奖励推荐申报工作,11项科技成果通过网络评审。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高新技术企业128家,高新技术产品354个。民营科技企业373家,技工贸总收入为85.6亿元。华骐环保等5家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6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7家,马钢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25.01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全市高等院校6所;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671所,其中,幼儿园196所,小学343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普通中学103所。全市省一类幼儿园7所,省示范高中11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2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5所。全市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4.39万人、教职工2.24万人。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8.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4.79%。

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继续深化马芜铜及长三角等区域性高层次人才开发合作,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共引进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以上人才850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29人、硕士126人。建立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出10名第二届首席技师。实施引智项目13个,引进国外专家21人次。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我市成功申报并跻身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举办第23届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市十运会开幕式演出、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晚会和外包大会等文化活动。举办公益性文物展等各类展览53次,接待观众近40万人次。《伊人如画》在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上荣获优秀创作奖。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54.3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7个;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综合档案馆7个,档案资料114.21万卷(件),总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7家。共有病床6165张,卫生技术人员9027人。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四苗、五苗接种率为99%,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为99.9%。

体育事业欣欣向荣。成功举办“甑山生态园”杯李白国际户外铁人三项赛、南京都市圈城市龙舟邀请赛、第一届中国联通杯乒乓球挑战赛、第37届“燕之屋”杯迎新年万人环湖长跑等活动。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篮球、乒乓球、软式排球、游泳比赛等。参加省常规比赛获得奖牌189枚,其中,金牌62枚、银牌57枚、铜牌70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