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2-29 马鞍山市统计局

马鞍山市统计局

(2012年2月29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我市行政区划调整之年。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机遇,奋力推进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较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总体健康”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144.18亿元,首度突破千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见图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90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79.04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298.24亿元,增长8.7%。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推进。2011年,全域马鞍山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为94.5%,比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从42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指标看,有26项指标提前实现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比上年增加5项。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完善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重组成立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组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国资委议事制度;完善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协税护税工作机制。

市场物价涨幅得到控制。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涨幅在6月份达到高点后稳步回落。分类别来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七涨一平”格局,除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外,其余七大类商品价格均上涨。其中,食品类上涨10.5%,居住类上涨5.1%,衣着类上涨3.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5%。

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景气指数有所回落。2011年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8.72,比三季度回落11.71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回落32.47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6.65,比三季度回落2.39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回落13.84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加快城市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9.30亿元(500万元以上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5.0%。县区、开发区和新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三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9.38亿元,增长46.5%;三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30亿元,增长20.6%;开发区和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4.61亿元,增长24.2%。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6%(500万元以上口径,下同)。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见右表)。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18.1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71.18万平方米。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6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1.59:1。50亩以上粮食规模种植户为1122户。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146.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8%。全年粮食总产量107.4万吨,比上年增长2.0%;棉花总产量1.67万吨,比上年增长3.5%;油料总产量10.2万吨,比上年下降4.9%。

农副产品生产稳中有增。全市肉类总产量7.86万吨,比上年下降0.6%;家禽出栏2861万只,比上年增长0.2%;禽蛋总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长5.0%;牛奶总产量4.04万吨,比上年增长2.1%;水产品总产量10.6万吨,比上年增长0.5%;蔬菜总产量64.72万吨,比上年增长1.7%;水果总产量26.95万吨,比上年增长23.3%。

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市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当涂农业示范区晋升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开发区食品加工园区晋升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328家,其中4家被评为2011年度省级示范合作社。

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围绕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姑孰副城区凌云大桥、年陡镇龙山大道等重点工程建成通车,博望新区南环路改造、向山镇南市路、石桥镇中心大道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博望新城安置小区、示范园区年陡集中居住区、霍里秀山新村等集中居住小区建设步伐加快。2700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311.00亿元(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口径),比上年增长47.4%(见图二),投资总额居全省第3位,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2%。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3.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95.12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687.5亿元,增长5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2.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9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8.8%(见图三)。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05.31亿元,比上年增长55.2%。

三、农业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559.84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2.7%。“861”项目完成投资330.4亿元。冷轧硅钢、圆融光电、美格尔电器等140个项目开工建设,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和宁安城际铁路等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华菱重卡、中宏一期等67个项目竣工。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见图四)。分地区看,城乡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全年城镇和乡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207.79亿元和1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1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3.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14亿元,比上年增长32.5%。

消费需求保持旺盛势头。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815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3.1%,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增长24.1%,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22.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消费支出增长21.8%。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80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2.0%,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30.6%,衣着消费支出增长21.9%,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增长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