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2-02-28 玉溪市红塔区统计局

体育事业发展捷报频传。2011年度,我区有7人通过审核,获得足球二级裁判员称号。玉溪四小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命名为100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红塔区少体校和玉溪一小获玉溪市实施体育“三星”工程第二周期突出贡献奖;红塔区老体协被云南省体育局授予2010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获云南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5823元,比上年增加11558元,增33.7%。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红塔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58元,比去年增加1923元,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其中:工资性收入14729元,比上年增加1811元,增长14.0%;人均消费性支出13027元,比上年增加749元,增长6.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去年增加906元,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其中:工资性收入3520元,比上年增加454元,增长14.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17元,比上年增加975元,增长14.7%。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3:1(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上年该比值为2.47:1)。

2011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6平方米。汽车、家庭电脑、钢琴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平均拥有家用汽车44辆、家用电脑76台、钢琴3架、健身器材3套、移动电话241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拥有生活住房面积74.7平方米,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38台、电冰箱79台、摄像机3台、家用电脑30台、家用汽车21辆、摩托车61辆。

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全区坚持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对城乡低保对象10464户13062人,发放“两低保”金2033.44万元。切实为城乡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确保其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对受灾和因病、因残致贫的各类困难群众2152人,实施粮食、衣被、现金等救济,支付救济金55.46万元。进一步完善救助措施,取消病种限制,改进救助方式,全年对各类救助对象46179人(次)实施医疗救助,支付救助金113.49万元。

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65人,继续实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专项援助,保持动态清零。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6240万元;发放“贷免扶补”贷款308万元,扶持55人创业。按照“政府引导、中介搭桥、市场运作、企业承转”的思路,积极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举办各种培训33期,培训2039人,实现转移5057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十二、人口和计划生育

2011年末,全区总户数158215户,总人口426095人,比上年末增加4332人,增1.0%。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81632人,比上年增0.91%;非农业人口144463人,增长1.3%。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63561人,占总人口的14.9%。年内出生人口4108人,出生率9.69‰;死亡人口1691人,死亡率3.99‰;净增人口241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7‰,比上年上升6.87个千分点。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2011年末已婚育龄妇女人数85540人,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27407人。本期施行计划生育手术5650例,综合节育率90.1%,计划生育率98.54%。全区已有6372户农业人口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证领证率为32.04%。

注:《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快报数据,正式统计数据以《2011年红塔区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