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2-26 上海市嘉定区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复杂的一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嘉定实际,牢牢抓住新城建设发展机遇,围绕“三大奋斗目标”,积极应对经济转型发展的考验,变危机为机遇,化挑战为动力,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9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82.9亿元,增长8.4%,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7.1亿元,增长14.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5%。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我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以公共性服务业为特色,以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的服务业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新兴服务业加快集聚,2011年文化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60.2亿元,增长44.5%,新引进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企业359家,增长32.0%。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5:63.7:35.8。

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1亿元,增长25.6%,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年税收收入3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企业所得税94.1亿元,增长34.8%;营业税52.5亿元,增长32.4%;个人所得税30.7亿元,增长34.4%。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5亿元,同比增长13.3%;科教文卫事业支出28.9亿元,增长38.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5.3亿元,增长50.4%;节能环保支出1.5亿元,增长60.4%。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现行价)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种植业产值7.8亿元,畜牧业产值4.0亿元,渔业产值0.8亿元,林业产值0.2亿元,农林渔牧服务业产值0.7亿元。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

“一镇一品”特色农业格局基本形成,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主要有马陆葡萄、华亭哈密瓜、工业区草莓、外冈腊梅、安亭银杏、徐行黄瓜等特色农产品和朱桥王鸽、永辉羊业和万金观赏鱼等特色畜禽、水产品。同时结合特色农业建设,发展了一批具有嘉定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促进了嘉定农业整体格局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至2011年,我区已对3038户农户实施村庄改造,共投入财政补贴及村民自筹资金6791.7万元,对包桥小区、樊家小区、银花小区、杏花小区、沁园二村等农民集中居住区的2642户农户进行天然气安装工程,为1066户农户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完成第二轮经济薄弱村扶持,至年底,全区经济薄弱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166.2万元/村,比上年增加36.8万元,全区23个薄弱村全部实现脱贫。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实力持续增强。我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设备制造、金属加工为主的重点产业,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提升。2011年重点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9.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25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461家,完成工业产值2166.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4.2%。工业产销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9.3%。

加快集聚发展与创新步伐,推动制造业朝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汽车特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区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21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6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4%,其比重较2010年底的37.0%提高了4.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增长9.1个百分点。从生产规模看,行业内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共有49户,约占总户数的23.1%;而其产值总量达到841.0亿元,同比增长26.4%,占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的79.0%。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汽车产业“一业特强”的优势进一步巩固。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总产值97.9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1.1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5.6亿元。年末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48家。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1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4万平方米。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24.3万元,比上年提高19.7%。

四、批发和零售业

商品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全年我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52.1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0.7亿元,同比增长44.4%。限额以上企业作为主要推动力,共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10.2亿元,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59.9%,同比增长53.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4.3亿元,同比增长126.1%。从商品分类看,吃的商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5亿元,同比增长13.0%;穿的商品14.7亿元,同比增长12.2%;用的商品224.9亿元,同比增长66.6%;烧的商品27.7亿元,同比增长31.5%。在商贸、百货类企业及京东、新蛋等电子商务类企业的推动下,用的商品出现较快增长。

新兴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全年在地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86.7亿元,同比增长77.6%。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产业,市场拓展迅速,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掘。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稳定,市场流通功能持续加强。至年末,全区形成商品交易市场78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9个,综合消费品市场18个,农产品市场51个,实现市场成交额2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16个专业市场成交额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7.1%。从商品交易种类看,生活用的粮油食品等必需品、汽车及汽车配件、钢材及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额居前,分别达到75.4亿元、69.9亿元和50.1亿元。

加快大型商贸综合体布局落地。年内江桥万达广场成功开业,嘉定南部地区的商业能级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嘉定新城和轨交站点等重点区域商业规划和布局基本完成,“日月光”、“嘉亭荟”等品牌商贸综合体加快建设和开业进程。成功举办上海购物节嘉定系列活动。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已形成了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有序衔接的公共交通网络。年内,共新增23辆公交车,新辟3条公交线路,调整和延伸10条公交线路,在13条公交线路上增加了运能,进一步方便市民公交出行。本区公交企业年内新增和更新了38辆公交车,空调车比例达到98.9%。至年末,全区现有公交候车亭399座,公交线路100条,营运线路长度2062公里,区内长度665公里。本区公交企业营运车辆453辆,全年区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6015万人次。现有出租汽车870辆,其中区域性出租车760辆,客运量2242.5万人次,营业收入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