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2-25 嘉兴市秀洲区统计局

对外贸易增幅较快。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出口15.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进口3.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三资企业出口6.64亿美元,增长13.0%,占全部出口的44.0%;内资企业出口8.46亿美元,增长29.5%,占全部出口的56.0%。按出口国别分:主要出口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出口列全区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印度、荷兰、香港、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总额95388万美元,同比增长24.0%,占出口总额的63.3%。其中美国为38781万美元,同比增长26.9%,占全部出口的25.7%;日本为15314万美元,同比增长44.3%,占全部出口的10.2%。

全年全区新批及增减资利用外资项目54个,其中新批项目26个,增资项目16个。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2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5%,实际到位外资1.2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7%,外资到位率56.3%。全年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合同外资2.03亿美元,占全部合同外资的90.8%。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全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5.43亿元,增长25.9%,上划市级收入6.23亿元,增长25.2%,地方财政收入10.89亿元,增长20.4%。从主要税种看:全年地方财政入库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为2.48亿元、2.57亿元和1.76亿元,分别增长18.7%、-6.3%和4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全年地方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占总支出的82.0%,其中:教育支出4.43亿元,增长56.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80亿元,增长75.1%;医疗卫生支出0.81亿元,增长3.4%;节能环保支出0.52亿元,增长39.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9亿元,增长59.1%。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企业存款余额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各项贷款余额13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短期贷款增长12.9%,中长期贷款增长11.8%。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幼儿园39所,在园幼儿数11772人,小学23所,在校生22234人,普通中学14所,在校学生14475人;义务教育普及得到巩固,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升高比例达到97.53%,幼儿入园率97.92%。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师学率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全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专人教师2973人,小学、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8%、99.7%和100%。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区投入教育装备经费903万元,新增多媒体127套、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816间。成功创建省级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2所,市级4所。

科技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区拥有经认定区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15家,其中省级12家,市级27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市级以上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9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3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2家,浙江振申绝热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158件,授权专利932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4家。创省着名商标1件,市着名商标8件,区着名商标12件,新增省级名牌3个,市级名牌6个。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区共有科技活动人员4738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845人。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拨款4115.83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本级财政科技拨款406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在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44284.15万元,比上年增长56.0%。研发经费投入40551万元,比上年增长25.2%。

八、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79亿元,占GDP比重2.5%。年末共有文化站7个,图书馆村级流通站12个,教育实践基地35个,青少年活动场所80个。全年完成送戏下乡127场,送电影下乡1500场,送图书48000册。开展了庆祝建党90周年和庆祝建国62周年系列活动,举办“现代田园新秀洲”文艺汇演等主题文化活动。成立“雅莹·?溪洛东儿童画发展基金”,创设“秀洲文化大讲坛”。“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被授予“中国最佳传统文化传承节庆”称号。秀洲区被评为2011-2013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秀洲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级一级文化馆。王江泾网船会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有医疗卫生机构13个、床位1105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501人,其中执业医师399人、执业助理医师75人、注册护士552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1人,其中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1.3人。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受益水平。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400元/人/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27.79万人,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2067.61万元,救助129.65万人次,支出合作医疗资金11121.17万元。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达94.2%,全区本地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01‰。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参加市第七届运动会,在青少年部比赛中,我区共荣获金牌120.66枚,列全市第四;奖牌数313.66枚,列全市第五;总分2911.4分,列全市第五。全国性比赛获新突破,夺得国家级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4枚。全年创建省级小康体育村9个。全区拥有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25个,达标率为100%。以农民和学生为重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成了对27个行政村的灯光篮球场改建任务。

九、生态环境和城乡建设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王江泾镇和新城街道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街道),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家;“市级生态村”47家,市级生态村占比41.2%,区级生态村92家,区级生态村占比80.7%;成功创建市级生态示范村3家和市级生态农庄2家。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工程,全年全区污水管网工程计划投入1684万元,新建管线10.55公里,泵站2座。

加大城乡建设力度。2011年建成区面积达45.4平方公里,新增1.8平方公里。新增绿地面积73.5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2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0%、41.7%。有序推进绿道建设任务,全年完成66.1公里生态绿道建设。全面落实保障性住房工作,完成经济适用住房建设3.6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建设1.4万平方米。新建农村联网公路24.8公里,城镇综合实力得到了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