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楚雄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积极深化市情认识、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工作举措、聚力扎实工作,全市呈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94417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373万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1129586万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621213万元,增长9.4%(详见附表1)。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0:57.1:32.9调整为2011年的9.9:58.1:32,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68.3%和24.9%。非烟产业实现增加值1406072万元,增长12.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3%。 物价持续上涨,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快。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为100计算,下同)为103.8%,比上年增长3.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涨10.5个百分点,食品类中的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和干鲜瓜果分别上涨9.6、23.4、10.8和25.8个百分点(详见附表4)。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6%,比上年增长3.6个百分点。 就业人员有所下降。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75万人,下降0.2%,其中:乡村从业人员22.58万人,下降0.1%;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5.4万人,下降1.1%;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3.43万人,下降11.8%;私营企业从业人员4.34万人,增长12.8%。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市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018人,比上年末减少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二、农业 农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1414万元(现价),增长9%(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162353万元,增长10.4%;林业产值36648万元,增长7.3%;畜牧业产值96715万元,增长8.3%;渔业产值5698万元,下降1.2%。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32.1%,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加强。全年市级财政投入农林水事务资金29735万元,增长1.2%;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5.7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水田17.93万亩,旱地17.8万亩(含临时性耕地);有水库188座,坝塘5015个,小水池14.5万件,总库容2.12亿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4.81万千瓦,增长8%,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6.5万千瓦,增长10%,拖拉机及配套机械10795辆,增长9.4%;农村用电量6111万千瓦时,增长7.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897吨,增长2.5%;农药施用量375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农用薄膜使用量948吨,增长2.9%。 主要农产品产量喜获丰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0.79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3.03万亩,下降10.9%,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为65.6:34.4。全年生产粮食189961吨,增长7.1%,其中:秋粮134330吨,下降19.7%;夏粮55631吨,增长4.6倍。主要经济作物油料产量9390吨,增长4倍;蔬菜产量106415吨,增长13%;烤烟收购量16653吨,下降7.8%;野生菌类产量1366吨,增长12.9%;药材产量32吨,下降71.9%;野菜产量124吨,下降1.8%;青饲料产量7872吨,增长61.4%;魔芋产量36290吨,增长73.4%(详见附表3)。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主要林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完成造林面积5400亩,下降96.3%;核桃6625吨,增长43.9%;松脂5364吨,增长13.3%;板栗154吨,增长18%;花椒50吨,增长56.3%;茶叶181吨,增长5.6%;松籽46吨,增长48.3%;水果9457吨,增长5.3%。 畜牧业平稳发展,水产品小幅增长。肉类总产量56327吨,增长9.4%,其中:猪肉40452吨,增长10.4%;牛肉8935吨,增长4%;羊肉1500吨,下降1.5%。禽蛋产量2421吨,增长28.4%;蚕茧产量171吨,下降21.2%。水产品产量3897吨,增长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据快报数,辖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80821万元,增长24.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78948万元,增长24%,其中:轻工业产值946095万元,增长19.1%,重工业产值832853万元,增长30.1%。辖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63506万元,增长16.4%(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49.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4825万元,增长17%,其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538100万元,增长16.8%;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加值78358万元,增长25.6%;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65307万元,增长21.1%;医药制造业增加值31908万元,增长19.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22098万元,增长26.9%。 工业企业效益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47814万元,增长21.8%;利税总额603899万元,增长22%,其中利润总额102693万元,增长49%;亏损企业亏损额1330万元,下降83.5%,亏损面达14%,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工业品产量有增有降。生产卷烟303亿支,增长4.8%;中成药3110吨,增长40.7%;粗铜47626吨,增长16.9%;日用玻璃制品130323吨,增长9.9%;复合肥326920吨,增长42.5%;发电量2.14亿千瓦时,下降1.7%(详见附表3)。 建筑企业效益下滑。据快报数,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62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1504万元,增长11.9%;实现利税3309万元,下降66.4%;房屋施工面积228万平方米,增长98.3%,其中:新开工面积154万平方米,增长3.4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4977万元,增长25.3%,其中:城镇投资591270万元,增长24.3%;房地产投资319830万元,增长22.6%;农村非农户投资36568万元,增长4.7%;农村私人投资57309万元,增长85.5%。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390906万元,增长17.9%;集体经济投资21202万元,增长40%;非公经济投资592869万元,增长30.1%,非公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达59%,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225266万元,增长55.9%。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交通运输、邮电、电力事业快速发展。年末辖区公路通车里程达9276.8公里(包括村组公路),市乡公路油路里程290.5公里,弹石路103公里,市乡公路等级率92.5%,硬化率64.2%。拥有营运车辆8308辆,增长18.5%,其中:货物营运汽车7188辆,增长19.8%。完成客运量100.8万人(包括铁路,下同),旅客周转量63746.6万人公里,分别增长4.8%和5%;完成货运量667.3万吨,货运周转量62638.9万吨公里,分别增长6%和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