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普洱市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的起始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信贷从紧、物价较快上涨等困难和挑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抓好促增长、稳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丰硕成果。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30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75亿元,增长8.0%,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9.05亿元,增长24.6%,拉动经济增长8.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69.82亿元,增长23.9%,建筑业增加值39.23亿元,增长26.0%;第三产业增加值103.40亿元,增长9.6%,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7:33.8:36.5调整为29.5:36.2:34.3。全市人均GDP达到11795元(按年末汇率折合7432美元),比上年增长12.9%。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117.4亿元,增长17.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9.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3.77亿元,比上年增收16.25亿元,增长3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9.29亿元,增收8.43亿元,增长27.3%;其中增值税完成3.17亿元,增长21.9%;营业税8.57亿元,增长41.5%;企业所得税0.98亿元,增长104.6%;个人所得税0.55亿元,增长59.6%;烟叶税2.23亿元,增长62.9%;耕地占用税11.92亿元,增长11.1%。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18.0%、25.6%、19.0%、25.9%、38.1%和32.6%。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工业品购进价格上涨4.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5.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7%。 二、农业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47.3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种植业产值66.71亿元,增长12.5%,林业产值36.24亿元,增长2.7%,畜牧业产值35.96亿元,增长11.8%,渔业产值5.40亿元,增长32.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1亿元,增长18.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17216公顷,比上年增长1.6%,粮食总产量达到95.48万吨,比上年增长5.5%;烤烟播种面积27789公顷,增长54.2%;咖啡种植面积29195公顷,增长58.3%;油料播种面积14089公顷,减少8.8%;年末实有茶园面积96768公顷,增长3.7%;甘蔗播种面积31922公顷,增长3.2%;蔬菜种植面积25862公顷,增长4.4%;年末实有果园面积12268公顷,增长12.0%。 橡胶种植面积101657公顷,比上年增长4.5%,全年产量3.58万吨,增长19.0%;全年松脂产量11.49万吨,比上年增长1.5%。木材产量181.47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9%。 全年肉类总产量14.77万吨,增长9.0%;牛奶产量245吨,减少10.3%;禽蛋产量6304吨,增长13.9%;水产品产量6.52万吨,增长33.1%。 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4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12.18万公顷,增长5.8%;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1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2.96万公顷,增长6.8%;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36万公顷,增长6.6%;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17.02万人。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5714万瓦特,比上年增长8.0%;大中型拖拉机21802台,增加2712台;小型拖拉机24096台,增加2899台。全年农机化投入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7.0%,机耕面积108154公顷,增加29454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2002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7.8%;化肥施用(折纯)量69465吨,增长1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6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2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6%;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4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9.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4.17亿元,增长26.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3.28亿元,增长28.8%。 “茶、林、电、矿”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5.80亿元,增长21.2%,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0.2%。其中:茶产工业完成产值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林产工业完成产值3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电力工业产值30.98亿元,比上年增长28.4%;矿业产值35.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十七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全年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9种,下降的有8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2.82%,比上年上升44.7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36亿元,增长21.5%;产品销售率93.8%,上升0.1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2.61亿元,增长34.1%,其中利润13.40亿元,增长46.1%。亏损企业亏损面36.0%,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亏损额2.04亿元,增长78.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25878元/人,增加50797元;产成品库存23.28亿元,增长41.2%,流动资金周转1.73次,上升0.22次,应收帐款7.72亿元,增长26.0%。 全市建筑企业228个,比上年增加20个。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6.4亿元,增长40.8%。竣工产值70.9亿元,比上年增加33.9亿元,增长91.6%。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26.0%。建筑企业(属地企业,不包括市外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7亿元,增长74.1%,其中实现利润3.2亿元,增长77.8%。全员劳动生产率26.6万元/人,增长1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30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9.8%,亿元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6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5%。其中:城镇投资265.46亿元,增长28.5%;农村投资39.78亿元,增长41.8%。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80亿元,增长102.2%;第二产业投资129.53亿元,增长30.9%;第三产业投资166.91亿元,增长26.6%。全年施工项目1724个,比上年增加61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479个,增加705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87亿元,比上年增长96.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2.77亿元,增长62.5%;办公楼投资0.35亿元,增长109.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0.85亿元,增长2.68倍;其他投资12.89亿元,增长92.4%。全市房屋施工面积417.55万平方米,增长34.5%;竣工面积75.42万平方米,增长0.6%。商品房销售面积124.76万平方米,增长3.1%,商品房销售额36.02亿元,增长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