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孝南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高于、一提升、一同步”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开创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新局面,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亿元(现价),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0.2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50.2亿元,增长14.0%。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0.0:35.6:44.4。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201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2074万元(现价,下同),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种植业产值187643万元,降低2.6%;林业产值2214万元,增长15.7%;牧业产值114202万元,增长22%;渔业产值109991万元,增长13.7%。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17.01万亩,比去年增长1.8%。全年农作物除夏粮、油菜因天气灾害减产外,其它农产品都实现丰产增收。 全区生猪出栏29.0万头,比上年增长7.1%;大牲畜出栏14549头,比上年增长6.8%;家禽出笼733万只,比上年增长4.2%;生猪存栏18.36万头,比上年增长6.3%;各类肉产量32472吨,比上年增长6.3%;鲜蛋产量25593吨,比上年增长52%。 水产品产量达59100吨,比上年增长4.8%;淡水养殖面积16.99万亩,比上年增长1.8%。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新农村建设完成整体推进试点目标,区级示范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幸福港湾”示范走廊建设成效明显,“清洁乡村”工程深入开展。2011年,全区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4万人、清洁能源入户2000户、通村(湾)公路60公里、通有线电视自然湾230个,新建标准村卫生室10个,新(改)建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54处。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扩张。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5673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1738万元(新口径,下同),增长32.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2241万元,增长26.1%;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91272万元,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实现增加值76372万元,增长26.1%;其他经济类型实现增加值11853万元,增长34.3%。2011年,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8家。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5亿元,增长78.4%;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54.3%;实现利润总额5.7亿元,增长67.6%。(注:工业数据为月报数)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3744万元,增长38.5%。其中:城镇50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841363万元,增长41.2%;农村50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121167万元,增长99.3%;房地产开发投资41161万元,下降37.9%;农村私人投资完成30053万元,增长27.3%。500万元项目及房地产开发共完成投资1003691万元,其中:一产业完成投资19944万元,增长8.5%;二产业完成投资453405万元,增长54.5%,三产业完成投资530342万元,增长29.1%。全年投资项目354个,其中过千万的项目319个,比去年增加66个。过千万项目完成投资940865万元,增长44.2%。 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447977万元,增长25.4%。全区建筑业企业17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2家、二级资质企业7家、三级资质企业8家。 房地产业顺势回落。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2011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7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6%。其中:新开工面积2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9%;房屋竣工面积1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4.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9%。 五、交通、电力 交通建设顺利推进。2011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844.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298.4公里。完成二级公路改造50公里,其中:肖陡线12公里,天孝线大中修9公里,渡白线6公里,杨三线三汊镇区段3公里,三八线20公里。完成区乡等级公路改造9公里,完成通村公路40.9公里,改造危桥5座。围绕农村客运“村村通客车”目标,今年新建候车亭33个,农村综合服务站1个。孝硚大道市政工程、长征南路市政工程、316国道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正顺利进行。 电力供应优质高效。2011年全区售电量(不含城区、下同)5402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2%。其中:大工业用电3027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非普工业用电492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2%;农业用电112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2%;生活用电1454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5%;非居民生活用电94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9%;商业用电146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 六、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城乡市场繁荣兴旺。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8276万元,比上年增长19.4%。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80153万元,同比增长42.1%;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308123万元,同比增长4.2%,限上占比47.6%,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按销售地域分:城镇零售额533202万元,增长19.3%;乡村零售额55074万元,增长20.9%。全年家电下乡共兑付各类家电产品42092台套,兑付补贴资金1370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兑付3600台,兑付补贴资金296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补贴64919台,兑付补贴资金1798万元。 外贸出口回稳复苏,利用外资持续增长。2011年,全区外贸出口创汇388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一举扭转了年初以来出口负增长的不利局面。全年利用外资3512.3万美元,同比增长13.8%。 物价指数呈上升趋势。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6(以上年价格为100,下同),商品零售物价指数105.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8.1,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08.1。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跨越式增长,收入总量实现历史突破,财政支出重点倾向民生领域。2011年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1116万元,同比增长33.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近7亿元,达到69252万元,同比增长38.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收入47757万元,同比增长39.4%。全年实现财政支出130667万元(上报数),比上年增长19.1%。其中:教育支出26062万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095万元,比上年增长37.1%;医疗卫生支出8786万元,比上年增长36.7%;住房保障支出2870万元,比上年增长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