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富阳市统计局 (2012年2月) 2011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内外环境极其复杂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抓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取得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2011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经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1.2亿元,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97.3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9:60.7:32.4调整为6.7:60.5:32.8。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75336元,增长9.9%。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折算为11664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7.2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9亿元,增长25.4%。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6.8亿元,增长29.3%。 市场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4%。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看,食品类上涨10.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8%、衣着类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8%、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持平、娱乐文化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居住类价格上涨5.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8%。 二、农业、新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5.9万亩,下降2.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4.9万亩,下降5.6%;粮食产量14.9万吨,下降5.3%。全年农业产值25.9亿元,增长14.0%,林业产值6.8亿元,增长12.2%。牧业产值11.1亿元,增长14.2%,渔业产值2.8亿元,增长10.6%。猪牛羊禽等肉产量52071吨,禽蛋产量10557吨,蚕茧产量2046吨。 农业产业化。年末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91家,其中杭州市级以上40家,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各类名牌农产品62只,其中杭州市级以上29只。 农业生产条件。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3亿元。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4.1万千瓦。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0.5千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4.6%。全市各类水库144座,山塘608座,除险加固山塘水库55座。 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三江两岸”整治,砂场码头拆除复绿工作顺利推进,完成黄公望、新沙岛风情小镇建设,基本完成北支江两岸景观工程。全年各级共投入“百千”整治建设资金1744.4万元,完成市级重点整治村42个。培训农民17119人,实现转移就业3064人。实施30个村的饮用水工程建设,各级投入资金4200万元,解决2.8万人的饮水问题;确定联结项目285个,项目总投资43826万元,承诺资金1824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666万元。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5.1亿元,增长24.4%,占工业总量的76.6%;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351.6亿元,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44.9亿元,增长24.3%。规模工业产销率达98.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亿元企业。年末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217家(按独立法人计算),其中超50亿元以上1家,超20亿元5家,超10亿元17家。亿元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62.5亿元,占规模工业经济的81.0%。 企业效益。全市6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0.5亿元,增长24.2%。实现利税85.0亿元,增长15.7%;实现利润57.2亿元,增长16.6%。 工业功能区。2011年全市10个工业功能区和1个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6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入9.5亿元,合同入区企业733家,建成投产企业636家,实现工业产值812.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4%。 建筑业。2011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3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100家,完成施工产值122.2亿元,增长23.8%;全市除农户建房以外全社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3.4万平方米,增长19.5%;竣工面积320.1万平方米,增长79.5%。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6%。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2.2亿元,增长26.2%;第二产业投资90.2亿元,下降9.7%;第三产业投资99.0亿元,增长27.0%。 房地产业。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0.1亿元,比上年增长72.1%。房地产住宅施工面积215.3万平方米,增长14.6%。商品房销售面积33.9万平方米,下降39.4%,其中住宅销售27.3万平方米,下降45.2%;实现销售额42.0亿元,下降29.2%。 五、商贸、旅游 消费需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2.0亿元,增长23.1%;零售业零售额77.8亿元,增长17.8%;住宿业零售额1.2亿元,增长19.1%;餐饮业零售额12.8亿元,增长24.5%。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72.2亿元,增长19.9%;农村零售额31.6亿元,增长17.7%。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41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11个。 旅游业。全市有旅行社17家,星级饭店16家,其中五星级2家,A级景区4个,其中4A级景区3个。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710.2万人次,增长16.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2亿元,增长22.0%。接待入境旅游者4.6万人次,创旅游外汇收入1245万美元,下降17.8%。各主要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78万人次,增长19.0%。旅游景点门票收入7966万元,增长20.5%。全市有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4个,共接待游客127.7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7605万元。 六、对外经济 内外资利用。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个,合同利用外资36135万美元,增长4.1%;实到外资22129万美元,增长16.9%。在全部项目中,合同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全年引进内资项目(杭外)60个,比上年增加14个,内资项目(富外杭内)26个,比上年减少30个;实到内资(杭外)34.5亿元,下降16.2%,实到内资(富外杭内)14.4亿元,增长58.1%。 进出口。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165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自营出口99450万美元,增长26.3%;自营进口117126万美元,增长33.0%。全年完成境外投资项目2个,总投资2541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通讯 交通建设。富阳大桥、杭新景高速富阳互通、胥高线库区段建成通车。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含村道)1898.39公里,其中境内高速公路里程37.3公里。全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677万吨,增长8.7%。其中公路运输1320万吨,增长15.3%;水路运输357万吨,下降10.3%。全年货物周转量192098万吨公里,增长33.6%。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18971万吨公里,增长14.5%;水路货物周转量36417万吨公里,下降8.7%。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998万人次,增长2.2%。公路旅客周转量100430万人公里,增长6.2%。 |